特别报道|篁岭何以跻身国家5A级旅游景区
“
“一幢一风格,一屋一品位。”走进篁岭,数百幢 徽派古民居引入眼帘,在飞檐戗角的传统建筑间,晾晒着的不仅是辣椒、菊花、 玉米,还把老百姓的幸福劲儿也“晒”出来了。从“空心村”到“网红村”,再到跻身国家5A级旅游景区,来看看篁岭是如何一步步实现美丽蝶变、华丽转身?
”
作者 | 吕富来
题图 | 篁岭晒秋
昨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确定19家旅游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公告,江西省上饶市篁岭景区获评。
这是篁岭继2015年因独特的晒秋景观入选“最美中国符号”、2023年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评为“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后获得的又一殊荣。至此,上饶国家5A级旅游景区数量在全国设区市排名第三(并列)。
走进篁岭,但见数百栋徽派古民居在百米落差的坡面上错落有序,飞檐戗角的传统建筑间,点缀着辣椒、南瓜、玉米……这一乡村振兴的丰收画面,“晒”的是春华秋实,也是老百姓的幸福劲儿。这幅画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华灯初上。詹东华/摄
篁岭,建村于明朝宣德年间,位于主峰海拔1260米的江湾石耳山北面一支余峰的山坡上。村庄所在的山坡,坡度为20度至50度,建筑分布区地形平均坡度约25度,从下往上逐渐变陡,上下落差近百米。古民居从古木参天的水口林往上,呈扇形梯状错落排布。
由于可用平地十分稀少,“地无三尺平”,村民们晒晾农作物只能使用竹匾晒在自家屋顶木架上。每逢秋收时节,这里五颜六色的农作物与黑色屋顶层层叠叠,蔚为大观,造就了独特的“晒秋”景观。有关篁岭晒秋的艺术作品,在海内外屡获大奖。
如今,篁岭已成为热门景区、爆款景区,“梯云村落、晒秋人家”是中国乡村旅游的典型代表,被赞为“草民的皇宫”“中国乡村旅游皇冠上的明珠”。
画里乡村。詹东华/摄
在篁岭,郁郁葱葱的水口林将古村落遮蔽起来,“依山阻险以自安”,使这里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空间。在这个生态空间里,竟塑造出了“江南布达拉宫”的神奇姿态,令人啧啧称奇。
然而,往前溯十年,尽管篁岭有它独特的韵味,但是也和其他濒临消亡的古村落一样的窘境。这里地质灾害频发,交通不便,饮水困难,生产生活条件逐渐恶化,原来的180多户人家中,有条件的村民都陆陆续续搬走了,最后只剩下68户,整个村庄“人走、屋空、田荒、村散”,一片萧条。
为留住“江南布达拉宫”的风貌,婺源将篁岭整体性保护开发项目进行规划包装、向外推介,2009年引入婺源县篁岭文旅股份有限公司打造运营。公司先后累计投入6亿多元,将篁岭打造成融天街访古、花海揽胜、古宅民宿、冰雪世界、乡村奇妙夜等为特色,集古村慢游、农业观光、民俗体验、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
2018年3月,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对篁岭古村二期项目追加投资9亿元,打造“四季不落幕”的乡村旅游胜地和全域旅游样板,一举成为我省乡村旅游的龙头景区、精品景区、示范景区。
篁岭晨韵。程政/摄
从“衰败村”到“网红村”,从“空心村”到“示范村”,篁岭是如何一步步实现美丽蝶变、华丽转身?
原来,篁岭创新举措、另辟蹊径,奏响“整体搬迁、精准返迁、产业融动”三部曲,变“砍树”为“看树”、变“种田”为“种景”、变“废宅”为“宝宅”,打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篁岭通道”。
几年间,篁岭摇身一变、羽化成蝶,成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获评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一举斩获“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等诸多荣誉。
2017年9月,在第7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篁岭获评“中外最美外景地”。短短几年间,篁岭摘得近20项“国字号”“国际号”名片,创造了中国乡村旅游的“篁岭奇迹”。
篁岭雪景。曹加祥/摄
一张张响亮名片带来的是游人如织、车水马龙,这里年接待游客量最高达272多万人,一度成为我省首个“限客”景区。受益于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篁岭外出青壮年中一半以上回村发展,原住村民从旅游开发前的人均年收入3500元提高至6万元,户均年收入从1.5万元提高至16.5万元,有的家庭一年旅游相关收入达30万元。
今年59岁的篁岭村民曹任来原来生活拮据,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后来,他将家里3亩多土地全部流转给篁岭景区,景区每年按每亩500元左右的标准支付土地流转费;夫妻俩都在篁岭景区工作,每月工资加起来有5000多元;到了年底,还能收到分红。
像曹任来一样,篁岭村民由“庄稼汉”变身旅游“造景工”,吃上了“旅游饭”。除此之外,篁岭景区还引导原住村民从事农副产品生产经营和旅游商品加工销售增收致富,涌现了“晒秋大妈”“米粿达人”等新兴职业。
2014年9月29日,篁岭景区农家大妈用辣椒、稻谷、芸豆等农作物果实,拼成一面特大型国旗,喜迎祖国六十五华诞,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拍照留念。篁岭“晒秋大妈”由此成了百度词条,成了“晒丰收”“晒幸福”“晒文化”“晒景观”“晒民俗”的喜庆象征。
篁岭秋韵。何光龙/摄
2022年7月,婺源篁岭《“晒秋人家”的“蝶变之路”》作为全国40个精选案例入选《蝶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案例精选》。
篁岭文旅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曹锦钟说,篁岭景区创新“生态入股”模式,有偿使用村庄100多棵古树、水口林等生态资源,并流转农民的梯田、果园等资源,与农户共同开发农业观光体验项目。
以“篁岭花海”为例,景区向600余户百姓租赁1000多亩梯田统一规划种植,打造四季花海观光园,村民变“种田”为“栽花”,开辟了“生态入股、红利共享”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2017至2019年,篁岭景区每年支付45万元资源使用费纳入村集体经济,年底给800多位原住村民分红。自2020年起,村落资源使用费上调为每年55万元。“景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盘活古村古树等生态资源,在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大大改善了当地村民的生活水平。”曹锦钟表示。
青山水墨画。詹德明/摄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为了打造中国最具民俗特色的文化艺术影视村落和“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典范,篁岭景区通过“人下山、屋上山、貌还原”的整体性打造,推动了古村民俗文化的保护、开发与传承。
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被施予了一场精准的建造外科“手术”,倒塌的牛栏猪舍被拆除,120栋原址古宅在一流古建筑修复师的手下“修旧如旧”,20多栋濒临消失的古村老宅被异地搬迁到篁岭安置保护……
篁岭景区还连续承办多届国际旅游名村村长峰会,相继拍摄《青春环游记》《宝贝有戏》《秋季音乐会》等综艺文化节目,常态化开展乡村过大年、篁岭花朝节、晒秋文化节等系列文旅活动,频频刷爆朋友圈,成了无数游客心中的“网红”打卡地。
由此,篁岭景区连续4年获评“江西省文化企业20强”,篁岭晒秋文化节荣获“2024亚洲尖峰奖—最佳地区振兴示范项目”。
“一幢一风格,一屋一品位。”如今,一栋栋古民居依山势错落铺陈在百米落差的篁岭坡面上,通过内涵挖掘、文化灌注、活态演绎等方式,凸显古村文化的“原真性”和民俗文化的“原味性”。
同时,策应打造中国乡村民宿“婺源样板”,修缮后的篁岭古村,一幢幢古宅改造而成的“外面五百年、里面五星级”的精品民宿,旅游旺季“一房难求”。
值得一提的是,篁岭景区尤为注重发挥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周边村庄加快产业开发,推动晓容、前段、岭脚、栗木坑等山下沿线村庄旅游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集聚效应。
“人人腰包鼓、户户喜笑开”,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全家团圆,一幅共同富裕的现实版“篁岭山居图”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