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之道-——文库本今昔物语.pdf
域外传真“一本之道”—— 文库本今昔物语⊙ 周朝晖搬家,就得重新订做书柜,归置那上千本他们看到日本人手中的读物,大概就是我 的日文版小型本书籍。 一般家具店出售的书橱 家书架上那种“轻薄短小”的文库本。 虽然网络 书柜没有现成规格,只能请人按尺寸设计。 那 资讯发达的今天,电车、地铁上,使用手机或 些日文小书,巴掌大的方寸,木工师傅叹道:小 iPad 阅读的人多了起来,但以文库本为主打的 日本连书也做得这般袖珍啊! 书本虽小但尺寸 纸质阅读丝毫没有从公交退场迹象,文库本阅 一样,集中排放,摆在顶天立地书架上,密密麻 读仍然是地铁、火车、新干线司空见惯的风景 麻,步调一致,整齐划一,一连数列叠立,也颇 线。 香港诗人廖伟棠到日本采风,看到电车埋 有点聚沙成塔撒豆成兵的气象呢。 不过那些所 头阅读的都是文库本,非但没人在用电子阅读 谓袖珍书,绝非什么珍藏善本,不过日本出版 器,甚至连报刊都没有。 他自己都不好意思取 读物中最稀松平常的文库本。出iPad 查地图。 日本人文库本情结给他留下深化大为小,缩龙成寸,螺蛳壳里做道场,向 刻印象。 来被当做大和民族的看家本领。
文库本(bunkobon ),望文生义,容易令人联已故韩国学者李御宁在《 日本人的缩小意 想到印象中的丛书或作家全集之类的文本,如 识》里写道:“ 日本人以缩小为能事,以审美为 我国解放前商务印书馆的“万有文库”或九十 本性并充分发挥这种与生俱来的才能,最终达 年代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家文库”之类。 这个意 到以小取胜,以优致胜的目的。 ”义上的文库本,最早在明治时代(1868— 1912)颇觉此论在理。 求证日本社会生活文化的 就已出现, 彼时的一些实力出版社筹划选题, 方方面面,从居家、茶道、盆景到家电制造,乃 为作家全集或分类丛书冠以“文库”的名称,次 至有“读书大国”美誉的日本人手中读物———第刊行,以期买家全数购入或收藏。 不过,在近 包罗万象的各种文库本,似乎不难领略其以缩 代日本出版行业的语境中,文库本特定的涵义 小为能事的国民性格特点。是指外形轻薄短小,价格低廉,内容经典又便国人到日本旅行,看到电车、地铁、咖啡馆 于普及的大众化袖珍读本。 等公共场所到处都是举着一本小书埋头静读令香港作家赞叹不已的文库本,如从创始 的日本人,惊叹为“酷爱阅读的国民”,连我国 者“岩波文库”算起,进入日本人的阅读史已有 前总理都感慨不已,说希望有一天在中国的地 近九十年了。
铁里也能看到同样景观。近读岩波茂雄的入门女婿、岩波书店元勋67级掌门人小林勇的《一本之道》,他在书中回顾 本”。 岩波茂雄曾意气风发策划 《世界文学全于岩波书店半生工作历程和感悟, 质朴深刻,集》选题,却被新潮社抢先一步一口气出了五是一本讲“做书”与“做人”哲学的教科书,其中 十七卷,获得比改造社更可观的成功。 岩波茂披露文库本这一深刻影响日本人精神生活读 雄只得另开新天地。物诞生历程,颇为有味。岩波茂雄原在神田神保町经营旧书店,1923 年9 月发生在东京的关东大震灾,深 1913 年转行创立出版社,底子薄,出道晚,但因刻影响了日本社会各行业。出版业因猬集东 为人厚道实在, 获夏目漱石青睐, 不但挥毫京, 损失惨烈, 岌岌可危成了多数出版行社 题写店名, 还将小说《心》交他出版,挖到起家的常态。 1926 年 11 月, 改造社社长山本实彦 第一桶金。 当时所有出版社都在做“元本”,但孤注一掷, 将所有家产押上, 刊行《现代日本 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也就没有岩波多少插文学全集》,并设计新的定价和销售模式:全集 足的余地了。 彼时刚好小林入社任发行部主预约, 先预收一日元, 一卷一元, 每月刊行 任。
作为文库本策划参与者过来人, 小林说一卷送到订购者手中。当时一日元是出租车 的很实在: 但凡从事出版工作的, 都无法超起步价, 叫“元的”(entaku ),受其启发,将一元 越时代。 言下之意, 岩波置身“元本”喧嚣之一本书籍叫“元本”。 翌月发行《尾崎红叶集》试 外并非什么先见之明,而是逼上梁山另谋活路水,收到意想不到效果,订金就收二十三万日 而已。 在书店生死存亡抉择之际,“岩波茂雄得元,一举挽回颓势,而其后的《现代日本文学全 到了一个人强有力智慧的支持”, 这个人就是集》更火爆, 据山本实彦回忆: 因震灾东京很 把马克思主义之风吹进日本的年轻哲学家三多书籍被烧毁, 书本尤其好书都被有钱人收 木清。购了, 一般庶民根本看不到, 一卷二千多页三木是岩波挚友,毕业于日本学术重镇京的豪华精装文学经典, 按时价起码十日元。都帝国大学哲学系,1922 年受岩波资助到德国一元出手无异人参卖萝卜价, 这个价格只相 研究历史哲学,归国后回母校任教,有“百科全当于刚大学毕业生入社薪资的百分之二, 因 书”之称,才情据说连西田几多郎都欣赏。 但因此大畅其销。
五年间改造社推出的六十三卷一 恃才傲物的缺点,树敌太多,在母校不得志,来套的 《现代日本文学全集》,总卖出三十多万 到东京法政大学当教授。 由于和岩波茂雄的交套, 流水收入近两千万。当时永井荷风在麻 谊,担任书店顾问。 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岩波茂布上流社区构筑一栋带庭院小洋楼, 各种费 雄接受三木建议,版型与形式均取法德国克莱用在内不到一万日元。 这笔收入何止是摆脱 拉姆出版社的小开袖珍本来刊行经典名著。危机, 简直足以再造N 个出版社, 山本实彦 1927 年7 月推出了 “岩波文库系列”, 计有:一举成为出版界英雄。“元本”的畅销,宣告一 《心》(夏目漱石)、《五重塔》(幸田露伴)、《浊个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大众文化时代到来,连 流? 青梅竹马》(樋口一叶)、《藤村诗抄》(岛崎作家也跟着沾光,脱贫,甚而致富,谷崎润一郎 藤村)、《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樱园》(契全家通宵达旦“噼噼啪啪”往一本本全集税票 诃夫)、《实践理性批判》等计三十一种国内外上盖私章,一板车一板车拉到书店结算,惹得 经典名著,同时出版一举问世,是为文库本之邻居起疑。 很多作家就受惠于元本的畅销,囊 滥觞。
中鼓起来,造房买屋、出手阔绰,从此告别“贫文库本发刊词《寄语读者———写在岩波文乏物语”。库发刊之际》开宗明义写道:此风所及,其他出版社纷纷跟进,大出“元“将知识与审美从特权阶级的垄断中夺 68域外传真 回, 乃是与时俱进的民众迫切之需求。 岩波 价优质战略在残酷的市场丛林竞争中确立了 文库应此而生, 将永恒的不朽经典从少数人 稳如泰山的地位。 此后,这个传统也成了岩波 的书斋和研究室里解放出来,遍布街巷,与民 文库本恪守的理念和特色。 今天的文库本页数 众为伍。 ”大体上还是三百页至五百页的篇幅,价格五百“取法莱克拉姆文库,横亘古今东西,无论日元至八百日元之间, 所占上班族月薪比例 文艺、哲学、社会自然科学等领域,但凡万人必 (以大学刚毕业的新入社职员月收二十万日元 读又确实具有经典价值之书,将以极其朴素的 计)也就百分之零点二五至百分之零点四的程 形式逐次刊行之。 ”度,依然是青菜价。 这样的价格,大量的文化消这篇发刊词据说出自三木清手笔,立意高 费才成为可能。 论页定价方式后来因通货膨胀 远,又脚踏实地,成为岩波书店的理念,九十年 而告终,但后世不乏回响:上世纪九十年代泡 过去了, 至今仍印在每一本文库本的尾页上。
沫经济巅峰时,进退维谷的角川出版社从岩波 文库本不是为薄利多销而进行快餐式的粗制 书店这一定价方式中找到灵感,以每百页一百 滥造;恰恰相反,文库本的作者,都是一些长期日元的定价方式出笼“角川迷你文库本”,成功 对某一领域持续研究、 反复验证过的专业人 走出困境。 士, 写出来的东西扎实过硬, 经得起时间考文库本有其特定的尺寸,也就是A6 大小, 验, 深得读者信赖, 乃至在日本岩波书店有 横纵幅度为 105mm×148mm 的小开本,页数三 “最权威出版社”之美誉。 不靠畅销靠常销,层 百之间,顶多不超过五百页,大小厚重以放在 出不穷的常销书是支撑岩波书店百年基业的 西服口袋不碍事,便以携带为宜,这个传统至 厚实基盘。今不变。 日本人住居狭隘,乃至被欧美讥为“兔将永恒经典从少数人把持中解放出来,靠 子窝”, 独立书房对大多数家庭来说是梦想。 的是颠覆性定价策略。 岩波首创的文库本定价 文库本, 尺寸约只有正常开本的一半, 可大 体系前所未闻:不以成书而论页数定价,好比 大缩小收纳空间。 有一个日本朋友, 巧将家 水稻收购,不计畦亩,以株数算钱:规定一百页 里方寸阳台改造成书库, 居然收纳下八千多 为一黑星(★),每一星二十钱来定价,比如幸 册文库本, 要正常书籍, 一个居间都不够。
田露伴的《五重塔》共九十七页,合为一星,定 我曾从东京神保町旧书街淘到旧版中央公论 价二十钱一本;夏目漱石《心》二百四十页,二 的《荷风全集》 中的三卷《断肠亭日乘》,精美气 星计四十钱;托翁的《战争与和平》(上卷)五百 派却不便于阅读, 青砖头厚的硬皮装, 正危 四十页,五星合一元,计算起来倒是简捷至极。襟坐不能读, 卧读手倦抛书, 时时砸断梦魂。 定价是参照当时的物价水平和工资标准设计 后来买到缩成上下两卷一千多页的岩波文库 出来的。 昭和初年,大学毕业进入银行的职员 本, 阅读和携带极其便捷, 原先的豪华本最 月收七十日元,一本文库本占其月薪的百分之 后成了摆设。 零点六,月薪可以购买一百七十五册的《心》或文库本装帧结实、纸好墨精的程度,也令 七十册的《战争与和平》,简直是青菜价。 后来 我等发明造纸术、印刷术国度的子民感叹。 据 荣升日本大藏大臣的岩波茂雄肱股安倍能成 说第一本文库本样书出来后送到社长室,岩波 替书店算一笔账,捏了一把汗:一百页篇幅的 茂雄当着印刷商、订货商和作家的面,掂了掂, 文库本, 出售一万册才有区区两百日元的利 狠狠掼到地上,册页居然完好无损:“就是要这 润, 如果没有巨大销售量支撑后果不堪设想!样结实才行! ”我书墙上不少文库本,书龄超过 但开弓没有回头箭,一路下来,岩波书店靠廉 二十年的不少, 除了岁月手泽留下的陈旧感,69 落页散页从未发生。
文库本的封面是昭和时代 谓泽惠万民。 画家平福穗百氏根据奈良正仓院珍藏的古镜1987 年7 月岩波文库创刊六十周年大庆, 唐草图案设计出来的,自1927 年首印以来沿 已累计出版文库本四百三百八十多种经典和 用至今。 如今日本各出版社的文库本都带有简 名著, 印数超过三亿册; 前年岩波创社百年, 洁雅致的书套,这一做法也源自岩波书店的创 则已超过六千种, 岩波书店巍然稳居日本乃 意,那是 1983 年5 月推出的“岩波文库精选一 至全球最强最大出版社之列。 文库本, 轻薄 百零一册”才出现的。短小, 虽小却好, 支撑一个读书大国, 功不岩波文库的问世,宣告了一个崭新的文化 可没。 消费时代的到来,在这个过程中, 日新月异的做书, 是一种文化产业行为, 其兴衰与 城市化以及随之而来的现代交通一体化催生 否固然与时代潮流和经营智慧密不可分, 但 新的生活方式又大助其力,久之成为一种日常 归根结底, 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 这也是小 积淀的社会文化行为。 几乎与文库本诞生同 林勇这本回忆录揭示的哲理所在。 书名《一本 时,1927 年 12 月30 日, 连接上野到浅草的日 之道》也是意味深长。
原意是一条路, 一旦选 本第一条地铁开通,不到十年内,地铁触须般 择就必须一以贯之的人生之路。 此语出自小 迅速向市区、市郊延伸,经神田、银座、赤坂一 林好友著名诗人斋藤茂吉的和歌:あかあか 直到西郊的涉谷。 穿行地底,黑咕隆咚,不比地と一本の道とほりたり、たまきはる我が命な 上行车有风景市貌可看,文库本轻薄短小便于りけり(试译: 夕日残照下, 走过一条路, 生 携带的特点, 成了最适于打发无聊的读物,迅 死相随不离弃, 是我命运的归宿);“本” 在日 速成为工薪阶层的时尚符号之一,进入广告和 语中还有书本的意思,“一本之道”也就是出版 时代电影中。 于是上班族、西装、文库本、地铁 业者的人生修为, 这是书名的另一个意象。 通勤成了昭和初期一大社会时尚景观。 即便是 像创始人岩波茂雄, 出身乡下土老帽, 也没 今天,东京大阪大都市的上班族,平均每天电 有什么像样的学历, 为什么能在坎坷波折的 车或地铁单程通勤时间一两个小时是常事,因 乱世中创造世界文化产业上的奇迹? 小林一 此包里塞一本或数本文库版书籍,正好打发漫 语道破其中奥妙,“这是涉及出版人的人品问 长无聊的通勤旅程,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国民 题了”: 的文化素质的提升,并非源于政治家的倡导和“一个出版人必须谦虚和诚实, 要时刻记 呼吁,而是长期以来基于现实的需要逐渐形成 住做一个有益社会进步的人, 不能去追求利 的传统习惯。益,如果遵循这些原则的话,即使自己没有什岩波开风气在先, 随即日本的各大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