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上王镇的传奇故事——(十六)火烧白起寨

频道:游戏攻略 日期: 浏览:

混乱之夜婆媳双收_混乱之夜婆媳双收_混乱之夜婆媳双收

布德奔粮慈母心天怒人怨惩罪人

混乱之夜婆媳双收_混乱之夜婆媳双收_混乱之夜婆媳双收

古代的秦国,在东周时期还是个落后的弱国。公元前361年,商鞅相秦孝公,实行变法,变落后为先进国,一跃而为七国中的第一强国。

秦国民俗朴素,官吏忠纯,大官守法。朝廷清明,土壤肥沃。特别是统一六国前,年景极好,庄稼丰登。

这一时期,金粟山一带的庄稼长得分外出奇。这家那家的谷地里,麦田上,常常有双穗出现。“禾生双穂”,大吉大利。人们考“嘉谷”、“麦奎”。到了麦收,谷熟季节,金粟满山遍野,嘉谷祥麦金灿灿,黄澄澄铺天盖地,好不喜人。

秦国大将白起,曾在金粟山东端的五龙山扎寨,守卫秦国东部边界。啊!站在五龙山尖,东可远眺黄河、洛水,南可遥望华山渭河,东南面,秦川东部尽收眼底,一片开阔地;北面西面崇山叠岭历历在目。好一桩天然哨楼!白起不愧为一代军事家,扎寨于此,实好眼力!再说白起军营扎这里,食用尽是金粟山一带所产的米麦,这里是天然的粮仓。士兵们个个身强体壮,打起仗来十分骁勇。

公元前 328年,魏国在河西的地区一概归秦,白起寨于是成了白起将军囤兵养马之地。由于在这里扎寨甚久,不少家眷部属都迁居在五龙山周围。白起大军远征,率兵攻楚破郢,打败楚国号称百万大兵;接着又带兵灭韩,白起寨老营始终稳稳地扎在金粟山头的五龙尖上。白起大军的军粮也多从金粟山一带筹措。

公元前260年秦攻上党。赵将廉颇驻兵长平筑壁垒坚守。秦军挑战,廉颇持重不应。秦军攻战不得,军粮空虚,秦欲速决,计划落空。白起急差军需郭朴赶回金粟老营催筹军粮。

郭朴日夜兼程,飞马赶回金粟白起大营。郭朴乃郭勋的大儿子。郭勋原是白起大军的军需。秦军攻楚国破郢都后,公元前270年攻赵,被赵国大将赵奢打败于阏关,郭勋护押军粮,牺牲于南沟。郭勋死后,白起即命其子郭朴子续父职。郭朴绝类其父精明干炼,忠职守诚。

郭朴的母亲梁氏,秦昭王的舅表姐,贤明聪慧。郭勋在时,营中军务每每予以分忧。军需上的粮啊,草啊,征衣兵器无不牵挂在心。郭勋一但有什么难处,她都能想出方子来给以解决。据说战衣上的护心镜,盔帽的朵护,箭柄上的羽尾,都是那位梁夫人设计制作的。就说秦军攻楚破郢,打败号称百万楚军,前后三四年,军需上未出半点差失,与这位军需官郭勋有个贤内助有很大关系。军需品能源源不断供应及时,前线将士无丝毫忧虑,全靠了郭勋和梁夫人精心设计的一条龙流水线驿站转递承筹起了很大的作用。

自从郭朴继任此职,梁夫人更是操心了。不但差了郭怀、郭亮二子三子佐助其兄长,自己还亲自带领两个儿媳为军务东奔西忙。

她们婆媳三人,为了军粮,走遍了金粟山的东西南北,村村寨寨;跑遍了金粟山周围所有的田间地垅;访农夫问村妇米麦如何贮藏?怎样做饭又快又方便?怎样做的饭好吃又耐饥?

听人说谷生嘉谷,麦生奎,她们都要亲眼去瞧一瞧。

金粟山西端有座二架山,岭上住着个远近闻名的奇老汉。谁也不知他有多大年纪了,连村上最老最老的老爷爷也说不清他有多大年纪。八九十岁开外的老爷爷都说,听他们的爷爷的爷爷说,自他们孩童时,那位老人就是那么个老人,耳不聋,眼不花,鹤发童颜,成年累月出人在庄稼地里,居住在二架山之上。

据说这老人人都称他"耿耿”老人,也不知怎么写,是“更更",还是"庚庚”,或者是“耕耕”,“赓赓”什么的。这里暂且写作“耿耿”吧。

耿耿老人不知多少年纪,总是在庄稼地里一年四季混搭,经历的农事可多了,麦、谷庄稼之事没有他不知道的。

梁夫人带了两个儿媳,翻山越岭来到二架山岭,登门拜访耿耿老人。

耿耿老人住在一座山洞里,附近长满了松柏,时有鹊鸟在林间跳跃鸣啼。石洞非常豁亮,洞壁周围堆满了谷穗麦穗还有各种菽树。

耿耿老人知其梁夫人的来意,便像江河流水滔滔不绝地说开了。

金粟山的谷米,吃着香,又耐饥,油质大,长气力。金粟山的麦子出粉高,白如雪。蒸馍赛过棉花包,皮儿簿,永不裂,香甜可口,吃了耐饥;擀面片,薄如纸,切成线,下到锅里莲花转,挑在筷箸上打秋千,捞在碗里赛牡丹。吃起来要说多香有多香。金粟山一带产的粮食咋个这样好?说也奇特。你若仔细瞧一瞧,这一带,每块庄稼地里,总有那么一株两株的嘉谷、瑞麦(麦奎)。瑞麦的个头比满地的高,穗儿大,颗粒饱,一茎三穗。嘉谷呢,穗儿压得头挨地,谷粒颗颗赛珍珠。一般人不注意,不晓得,这种特殊的粮食装入仓内,这整个仓里的粮食都变了,变得那么不一般。“仓有一粒嘉谷,满仓谷子流油;仓有一粒麦奎,粒粒麦子变肥。”

耿耿老人还说:“有年收谷子,他在谷地里,瞧见一株谷子三个穗,无意中揉搓了一株,粒儿十分饱满,顺手捡出一颗吃在口里,啊!越嚼越香,人参燕窝,也难比得上那谷米的味道香。咽在肚里啊,哎啊,你说多神奇?立时心轻眼亮,精神陡长,浑身清爽,似乎有使不完的劲……更奇怪的是,后来竟一年不思食,不知饿,足足饱了一年,这人也欢快了一年,似乎年轻了几十岁。这不就是金粟山产的神奇的‘金粟嘉谷'?”

梁夫人婆媳三人听的入迷如痴。

耿耿接着说:“经我百年来的长期观察探索,发现了这种嘉谷、瑞麦的神秘。在每到收获季节,庄稼将成熟之际,晚上星辰出齐以后,就会泛出金灿灿明亮亮的光泽来。这种粮食耐贮存不变质,似乎时间越长,贮存越久神力越奇。”

梁夫人婆媳三人听得喜形于色。欣喜不尽。

忽然耿耿老人像猛记起什么似的,对着洞内石壁猛喝一声,一下子闪开一座殿堂来,中央石匾上阴篆着“稷积阆苑”四个字。耿耿老人健步走到殿前,脚下顿了三足,合掌拍了三下,“稷积阆苑”的石门哗啦啦启开了。啊呀!殿内通亮,金碧辉煌。

耿耿老人转身招呼梁夫人婆媳三人进了大殿。里面是数不清的石囤,上面均标注着贮存的年月和数量(时间以干支纪年,不知见过多少“甲子”),一律按顺序排列,兵阵似的布局有致,摆成一个个方阵。耿耿老人顺便打开一个仓盖,里面立即泛出金光晶亮的彩花来,溢出扑鼻的米香味。

梁夫人她们好似步入仙境,忽见明柱上楷书一金字楹联:“嘉谷瑞麦,贮聚百年无止境;救难消灾,普济众生脱险情。”落款题:“金粟山人”。

走出殿门,耿耿老人对梁夫人说:“久闻夫人乃慈悲心肠,惜兵如于,视民如父母。此处蓄粮三百又六十余年,可资饥民于水火中。夫人如需急用,可在殿前响石上顿三足,拍三掌,口中只喊‘金粟山人”,殿门即可洞开。”说完,不等梁夫人细问和道谢,喝开身旁大石壁而人。梁夫人婆媳三人惊讶不已,只是想:有此库府,何愁秦军无粮,我大秦必兴啊!

梁夫人欢喜不尽回到白起营寨,这边家人禀报郭大公子飞马回到白起老营。

郭朴回到白起寨老营,禀明前防军情,军粮火急。

那是公元前 260年,秦施反间之计,赵括代廉颇为主将。括出兵攻秦,秦兵诈退,直至秦壁下。秦军据壁坚守,吸引赵兵于壁下,出奇兵断其赵军后路。赵括临时筑壁垒,等待援兵。秦昭王亲自带兵断括粮道,阻绝赵国救兵。赵兵饥饿四十六天,杀人而食。

秦营坚守日久,军粮也日渐空虚,白起大将差儿火速筹措粮米...

梁夫人听到赵兵饥饿四十多天,杀人而食;秦营军粮空虚,立即带人上二架山“稷积阆苑”取粮救急。

梁夫人同了两个儿媳,随了郭家军需粮队,来到长平战场前沿。

梁夫人登上壁垒观阵,见秦军兵阵俨然,旌旗招展,枪刀林立,将士英武;赵军营地一片狼藉,士兵横七竖八躺卧荒野,隐隐听得啼饥嚎饿,呻吟呜咽,一片哀鸣之声。梁夫人目不忍睹,这疆场上横卧的僵尸,折臂断足的伤员,偃仰僵仆的士卒,哪一个不是母亲的爱儿?父母的一块心头肉啊?她一阵心酸,被扶下壁垒来。

是夜,梁夫人来到秦昭王她的表弟行营,二人长叙战情。梁夫人唉声叹气地说:“战争的本身就是残酷的,人常说‘善不领兵’。但是许多问题深究起来非战争不能解决,战争又是不可避免的。两国交战,争城夺地,士卒各为其主。细想,哪亠场交战不死人?哪一兵一卒不是娘生父母养的?十月怀胎,一尺三寸,长大成人容易吗?”

“善领兵者,攻心为上。尽量减轻伤亡;君王之道,当以惜民护卒为重。大战一场死人盈野。百姓无存,君王何存?不可避免的战争,也应尽量减少无谓的牺牲,攻人心者为上策。”

秦昭王听得表姐说的不无道理,只是也觉十分为难。为了秦国创业,实现统一的宏图大略,不战不行,战又为难。

梁夫人接着说:“赵兵断粮四十余日,若能解饥溶心,救赵卒于水火,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赵兵不会不归顺降秦。”

秦昭王万分为难,思虑再三,彻夜未寝。

第二天,秦昭王命士兵从壁垒上向赵营抛撒金粟米,并让弓弩手将金粟米串在箭上向赵营中射去……

赵兵见谷米争抢而食,半粒即饱。吞在口里越嚼越多,满口喷香,精神陡长,士卒甚为奇怪,奔走相问……

秦昭王令白起发兵包围赵营。赵营士兵饥饿旋解,欢喜不尽,待知被围,无心恋战。士兵中哗传:“秦昭王与梁夫人,施神谷救赵卒。"大家都不愿将这没有希望的仗打下去。赵营一片哗然。战斗中尽管赵括分兵四路,轮流攻秦壁垒,想要突围,但怎么也不能攻破。赵括亲率精兵猛攻,连他也被秦兵射死。这位只会纸上谈兵的将军身中数箭,终以失败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赵营中主将阵亡,人心更加散乱,四十余万之众纷纷降秦。战国时期最大的一场战争,长平大战以四十余万之众的赵兵降秦而告结束。

秦昭王返朝回渭城咸阳。

梁夫人唯恐收降赵兵甚挨饿,命郭朴留守军需处,自己带了郭怀、郭亮及两个儿媳,急急返回金粟山运粮去了。

半途中梁夫人将到潼关附近,回头望见天空中东北角上卷起半天乌云来。那乌云遮天盖日,火红如炎,杀气腾腾向秦地涌来。梁夫人觉得有些不妙,命令部众折向南山躲避。

原来白起大将,在长平收降四十余万赵兵之后,日夜心神不定,反复思想,怕赵兵寻机反抗。

黄昏,白起见战后硝烟未散,营中杂乱不堪,到处乱噪噪的。这一夜又是彻夜未寝。“鸟飞不下兮,山寂寂。夜漫漫兮,风淅淅。”原野上枕骸纵横,时有明灭的灯火,大将白起心一横,泼然坐起。至第二天黄昏,将四十万降卒全部坑杀于长平。

吁! 呼哉!天惊叹!四十万之众的呼喊鸣冤声震天动地,冤魂屈魄凝而不散,化作一股股恶气青烟升腾于高空,凝聚成一团团冤云怨雾,天一下阴沉了,乌云汇成一片,铺天盖日,翻卷着,冲撞着,拥挤着,咆哮着。一刹时,那黑云边上镶着火舌般的烈焰云稍,汹涌地追寻白起索命-“还我头来!”--电闪轰鸣。白起见势不妙,恐慌万状,狼狈跨马直奔秦地逃窜。耳旁只听得空中雷鸣轰顶“还我头来”的索命声。

白起奔至咸阳城下,秦昭王知其白起作恶欺天,闭城不开,赐剑自裁。咸阳城上空冤声哀鸣,怨云汇集。

秦昭王立即在咸阳城东门楼上布设香案,铺陈祭物,列灯数百盏,扬幡招魂。秦昭王亲自临祭,令文臣读祭文。

却说白起吓得东躲西藏,心惊肉颤。后来无奈潜逃到金粟山老寨,那知冤云立即密布了整个金粟山,渐渐凝聚在白起寨上空,越聚越密,由青烟凝成乌铁状,最后竟发出巨雷般的爆炸声,崩裂开去,惊天动地,火光四溅,烈焰汹汹,眨眼间将偌大的白起寨烧成了一片火海。人哭鬼嚎,呼声、喊声、求救声,劈哩啪啦,崩裂倒塌之声,混乱得无法言状。

怒火在燃烧,烧啊!烧啊!越烧越旺,越燃越烈,一直烧了整整七天七夜,漫延开去,将整个金粟山的山林草木,庄院屋舍,田野的庄稼,烧了个净光,变成了焦土废墟。

那位不可一世的白起大将军,被劈得粉身碎骨,化作烟雾消散了,无踪无影了,一场天怒人怨的浩劫终结了。

从此以后,金粟山一带连年大旱,三年六料颗粒无收。老百姓苦不堪言,背井离乡,四处求生去了。

金粟山萧条了,一片凄凉,死一般的静寞。听不见虫鸣鸟啼,看不见蜂飞蝶舞,飞禽走兽绝了迹;山顶上,坡梁上光秃秃的连小草也难寻觅。

哎! 多么残酷的毁灭性的浩劫呀!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最大最残酷的一场战争,给主战场的百姓不知带来了多大的灾难,仅是这战后的余孽,从金粟山的那付窘态惨相中便可想而知了。

再说梁夫人她们潼关避难,恶云西去,一场大雨,只见地面上血水横流,腥风阵阵,甚觉不妙。得知白起长平冤杀赵卒四十余万,仰天长叹:白起啊!你枉杀生灵,天怒人怨,可怜金粟山百姓遭祸殃!梁夫人哭得死去活来。

后来她们擦泪不干,来到金粟山,满目疮痍,一片废墟,目不忍睹。来到二架山口,耿耿洞无踪无影了,仅剩下黑乌乌的树桩,恶鬼似的站满了山岭,煞是令人毛骨悚然。

梁夫人气绝身亡了,一家人搬尸回咸阳而去。

作者简介

混乱之夜婆媳双收_混乱之夜婆媳双收_混乱之夜婆媳双收

段垠(1934年-2012年12月23日)蒲城县上王乡南王村村人,终生从教,中学一级教师,1995 年退休。喜好研究汉字学,编撰有《集字便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