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都是假的,还有什么是真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未解之谜”。有些远在天边,比如时空穿越、未知生物、外星人什么的。
但也有许多谜团近在眼前。如果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从小到大所看的流行文化作品中,就隐藏着细思极恐的细节。
譬如,动画《黑猫警长》就有个“被腰斩”之谜。在动画第5集中,黑猫警长擒获了吃猫鼠,并告知小朋友们“请看下集”。但这“第六集”从此却杳无音讯。有传言认为,这是因为后续的故事太过“生猛”,根本拍不出来。
△ 有网友甚至找到了90年代初发行的小人书,发现后续的故事画风突变,显得非常诡异
无独有偶,在互联网上也曾有一个诡异的传说。我们小时候看的《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属于是“净化后”的版本。而真正的原版如果拿出来,场面堪比B级片。
甚至,就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也隐藏着“曼德拉效应”。不仅是《爱我中华》歌词中有着“五十六个民族”和“五十六个星座”的记忆偏差。
就连人人会背的古诗词,也和所谓的“历史真相”差之毫厘。
△ 譬如图中的《静夜思》,是不是跟你学的不太一样?
按理说,这些谜团,仅仅是茶余饭后的猎奇谈资。平时大家看完后随手扔进聊天群,便不了了之。
但在抖音上,却有位创作者不信邪。她就像《X档案》里的穆德和丹娜一样,利用知识和专业的检索能力,带观众走近事情的真相。
这位带着我“走近科学”的抖音创作者叫二二酸酸。乍一看平平无奇,但点开她的主页,视频内容却是相当硬核。
二二酸酸是个学霸,北大研究生。但和我们“臆想”中的学霸不同,二二酸酸并不会像刻板印象中那样,张口就是“解构”、闭口就是“割裂”。
相反,二二酸酸总是秉承严谨的考据精神,用专业的知识,去满足我们眼前耳边的好奇。
比如我的入“坑”之作:小学必背《静夜思》竟然是“传世伪作”?
这看起来像是对教材正确性发起的一次猛烈冲击,但当我抱着好奇心看完了这个视频,比起《静夜思》原版和教材之间的差别,更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二二酸酸的视频创作过程。
从标题,我们不难猜测视频内容是围绕“伪作”展开的论证。博主查阅了50多本《唐诗三百首》,以及学术界认证发表的严肃论文,逐一对比后得出答案:我们小时候背的《静夜思》不是李白原作,而是后人修改过的版本。
仅仅两个字的改动,就让这首诗的环境从室内变成了室外,重点从望月思乡变成了观山望月。
而这近8分钟的视频,逻辑上层层递进,从“伪作”的产生和发展,到明知是错为何课本没有更改,二二酸酸都给出了让人信服的答案。
最后视频里那一长串参考文献很难不让我想起曾经被毕业论文支配的恐惧,同时也让我找到了一种乐趣:结论是重要的,但按图索骥,接近真相的过程,同样是在吸收知识。
《静夜思》的改动,可以把它理解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二次创作。但我还得告诉你,二二酸酸的另一条视频讲的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其实也是假的。
“如果我看得更远的话,那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一直挂在我们高中教学楼的墙上。
△ 大概是这样的画风......
在学生时代,我们往往将这警句,理解为牛顿同志的自省,要时刻提醒自己“要踏实,不要飘”。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有网友也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牛顿是因为被前辈罗伯特·胡克打压之后心怀怨念,而胡克个子矮小、其貌不扬,于是牛顿致胡克的信中处心积虑想出了这个金句,借此机会来嘲讽对方。
那么,到底是谁站在了谁的肩膀上?这个疑问也被我压在了心底。
二二酸酸帮我找到了这句话的原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侏儒,比巨人看的更远。”
原意确为讽刺,但其最早出自于罗伯特·伯顿的《忧郁解析》,语义甚至可以追溯到12世纪的伯纳德•沙特尔,以及6世纪的古罗马拉丁语语言学家普里西安,并不是牛顿的原创。
这样的假名言还有很多,比如桃安慰自己常用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梅雷特”,并不是莎士比亚说的,而是一个纯出口转内销的中式英谚。
二二酸酸告诉我,早在2014年,就已经有学者发表过类似的辟谣文章,10年的时间这句话依旧在经典永流传。虽然二二酸酸也查到类似的话曾在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老师的文章里出现过,但因为没有标注来源,无法确认谁是“一作”。
跟着二二酸酸的溯源,桃最大的感受是这些名言误传背后,其实是我们对历史的浅尝辄止和对知识的简化追求。
△这句话真是鲁迅说的
如果说,古诗词和假名言是为童年勘误,那么二二酸酸的“童话研究”,则让我对民俗学产生了兴趣。
说实话,关于“原版童话”的讨论,在许多80、90后心中本就是个未解之谜。相信不少朋友都曾在微机机房偷摸上网的时候,点开过“原版童话真相”的网页。
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真相变得“不止一个”。甚至有人会将日本作家桐生操的个人创作《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本当は恐ろしいグリム童話),当成所谓的初版格林童话大肆传播,使得谬误越来越多。
这给人一种错觉:童话越是残酷、血腥、禁忌,反而越真实。
这种情况的泛滥,并非没有原因。由于《格林童话》最初是用德语书写,本身就有语言壁垒;相关论文又太过精深,非专业人士很难能看懂。
为了查明《格林童话》1812年“真正原版”的真相,二二酸酸干脆找来了体量超500页的英译本《格林童话》初版,为读者还原了故事的真实样貌。
△ 譬如在初版的《灰姑娘》中,并没有“坏姐姐”们遭受果报的叙述
而“还原历史”,并非是视频的唯一目的。为了梳理《格林童话》与民俗学的关系、历史流变等细节,二二酸酸又参阅了哈佛大学民俗学学者Maria Tatar的论文集,国家人文基金会相关项目文件。
原来,《格林童话》不仅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读物,更是对历史和时代的记录。
△ The Hard Facts of the Grimms' Fairy Tales统共三百多页,随手一翻就令人望而却步,研究难度可想而知
二二酸酸探寻的过程,不仅让桃对“民俗学”产生了兴趣,也激发了桃的求知欲:日常生活中哪怕再不起眼的事物,都不能忽略其研究价值,因为这其中可能就隐藏着历史文化的积淀。
△ 比如,桃在阅读了民俗学著作《消失的搭车客》后就体会到,很多流传甚广的“怪谈”“都市传说”,也是社会风貌和大众情绪的反应
除了“研究童年”,二二酸酸甚至“复刻了童年”。这就不得不说二二酸酸的名作“黑猫警长研究”。
虽然黑猫警长身为一代人的“童年男神”,但他的身上也有着无数谜团,特别是“人间蒸发”般的第六集,更是带给观众无限的遐想。
为了还原出黑猫警长以及后续没有更新的第六集原貌,二二酸酸制作了一期“经费爆炸”的视频。她历时数月,收集了大量资料,考据出了许多黑猫警长的冷知识。
△ 这其中部分资料属于绝版收藏品,价格不菲
如果不是这期视频,恐怕很多人至今不知道,黑猫警长原名“咪咪”,从警之前还干过许多职业。
尽管这些冷知识仅在视频中出现了几秒,但作为黑猫警长二十年老粉的桃却深知考据难度——这些资料的来源,是本1988年的“古董书”。
关于一直没有问世的第六集,二二酸酸则生生画出了画面,以精良的动画制作,弥补了童年的缺憾。
在看二二酸酸视频的同时,我总有一种错愕感。一方面,视频中,有刻板印象的颠覆,也有更为深度的思考,看着看着,知识就这样以一种严谨的姿势进了我的大脑。
另一方面,我也想到了一个问题。我对学霸和知识,是不是有什么误解?
从小到大,学霸总是让人稀罕的群体。
连美国最大相亲网站Okcupid都将“智性恋”作为了性取向的选项标签。
但与此同时,人们总会在潜意识里判定,学霸是离我们很远的存在,高深的知识离人很遥远。
但点开抖音,这里却有很多像二二酸酸这样的学霸。他们不以名校为幌子,也不用高深的内容衬托自己。而是用趣味的方式,去满足好奇,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去传递知识。
越是敬畏知识的人越明白,知识面前人人平等,知识更没有高低之分。
并非高深莫测的内容才配称得上知识,在他们的视频里,任何一个简单的问题都同样值得花大量的时间,用更准确的原始资料去刨根问底。
我经常看有人在抖音科普类短视频的评论底下高喊:此刻,课本与现实终于完成了闭环。
是的,如果你喜欢艺术又没办法经常进出博物馆,北京大学艺术史专业硕士,图像史研究员@吕宸 老师的人文科普视频里,就全是艺术类高清图片。
在吕老师的视频中,没有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只有生动诙谐的解说。在赏析名画的同时,便能触达古典艺术之美。
如果你好奇宇宙,可以在@天体物理学博士刘博洋 的镜头里丢掉重力,遨游星际。在理性的知识当中,体会浪漫。
如果你热爱历史,在抖音里也可以纵览古今。由多个考古系专业人士组成的@古猫陪你去看博物馆,将文物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相声式科普里的每一个段子都能在考古学上站得住脚。
如果你正苦于下一代的启蒙教育,@清华圆子爸爸讲科学 就是短视频版的“十万个为什么”。从“小猫小狗为什么没有绿色的?”到“云有多重,可不可以吃?”,这些成年人已经习以为常,但孩子们充满疑惑的问题,都能在他的视频中找到答案。
更有意思的是:当你关注了一个学霸,就会有更多个学霸的视频出现在抖音推荐主页。
短视频时代改变了我们一代人吸收信息的习惯,也为我们打开了更多的窗口。如果要在现实生活中,桃和这些学霸们是完完全全没有交点的两条平行线。
而现在,抖音成了我的学习“人脉”,就像网友说的:这才是互联网该有的样子。
这里有历史、人文、物理、艺术等垂直领域的高质量学者,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交叉、融合也让这些短视频创作者有了更多的交流合作。学霸不懂,还可以摇人,随便打开一个科普视频评论,下面没准就隐藏着几位大神。
学者们志同道合,网友们求知若渴,草台班子尚有高低,而抖音的补习班子却没有门槛。
在古希腊神话故事里,地球上没有火种,人类生活在无尽的黑暗里,先知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生活困苦,盗取了火种,让人类得到了文明所需的最后一物。
在没有神话的现实世界中,我们清楚地明白:知识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比起追求成绩和排名的学生时代,现在的桃更能感觉到幸福。
可以抛去功利性的目的,让兴趣成为学习的导向,反思认知中的习以为常,享受精神世界里的自我突破,从中获取安慰和力量。
当获取知识变得越来越便利,当好奇心一次又一次被填满,或许这个时候的我们才能真正发自肺腑地说:知识使我快乐。
参考资料:
抖音创作者@二二酸酸 @弦论世界 @清华圆子爸爸讲科学-点亮好奇心 @天体物理博士刘博洋 @丨古猫丨陪你去看博物馆 @吕宸 的视频
黑猫警长大战外星人 诸志祥 张纪平 乐明祥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黑猫警长新传 诸志祥 云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本当は恐ろしいグリム童話 桐生 操
The Hard Facts of the Grimms' Fairy Tales Maria Tatar
The Vanishing Hitchhiker Jan Harold Brunvand
Curious: The Desire to Know and Why Your Future Depends On It Ian Leslie
设计/视觉:SaiBO XiaOsI Men
#播客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