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2023—2024学年度历史学科第一次模拟考试
江门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次模拟考试
九年级历史试卷
(说明:全卷共8页,考试用时80分钟,满分为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正确答案的选项涂黑。)
1.题图是距今4000多年前位于黄河中游的某古人类遗址分布图。据此得知,该遗址()
A.处于打制石器时代B.开始出现阶级分化
C.具备早期国家形态D.体现多元一体格局
2.小历同学在“一片甲骨惊天下”探究活动中收集了题3表中的甲骨文。他探究的学习主题是()
甲骨文
现代汉字
伐
车
盾
马
弓
A.交通工具变革B.狩猎活动丰富C.对外关系友好D.军事征战频繁
3.“李斯上奏皇帝,建议废除六国旧制,以铢、两、斤、钧、石为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固定下来。”这段材料体现出秦朝()
A.对文字的统一B.对度量衡统一
C.对车轨的统一D.郡县制的设立
4.汉武帝建立察举的选官制度,将通晓儒家经典作为选官的重要条件;还建立十三部刺史制度,颁布“六条问事”的监察法规;并将因贪贿犯法的李蔡等五位丞相正法。这反映了汉武帝()
A.重视官员的管理B.加强地方治理C.尊崇儒家的学说D.强化君主专制
5.《洛阳伽蓝记》记载,南朝的乐府民歌传入北朝,北朝奴婢朝云能唱南朝歌曲《团扇歌》;南朝将领陈庆之归梁后,对北方的向往使其穿起北朝服饰,致使江南士庶争相仿效,风行一时。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
A.文化繁荣B.民族交融C.服饰华美D.人口南迁
6.北宋167年间科举所取文士合计60035名,平均每年360人。这一数值约为唐代的5倍,元代的30倍,明代4倍,清代的3.4倍。而武举共取士868名,年均5人。造就宋代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分裂割据局面得以结束B.实行重文轻武治国政策
C.科举考试制度十分完善D.政府重视行政效率提升
7.元朝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等地;明朝设置都司卫所等机构管理蒙古等地;清朝设置理藩院管辖蒙古、新疆及西藏等地。这些机构的设置()
A.旨在防御西方列强的侵略B.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推动了边疆地区对外开放D.促成了各民族风俗趋同
8.吴琦教授在《明清社会群体的新趋向》中提到“明中期以后,出现了以十大商帮为核心的商人集团,……正是这些商人群体,通过各自经营,推动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成为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材料显示商帮的出现()
A.实现了社会经济转型B.取代了小农经济
C.促使明朝取消了重农抑商政策D.推动了明朝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
9.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写道:“(19世纪40年代以后)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入中国,而女红(女子所作的手工)失业……华民生计,皆为夺矣。”这表明()
A.外国商品倾销使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B.中国工业崛起抵制了西方经济侵略
C.资本输出对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造成打击
D.通商口岸的开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10.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热衷购买价格昂贵的国外新式浅水炮艇。1881年,广州机器局总办温子绍在极为简陋的条件下设计并制造出新式浅水炮艇,其质量、性能与国外制造相差无儿,造价仅为1/4。据此可知,洋务运动()
A.鼓励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B.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道路
C.一定程度抵制外国资本入侵D.是中国第一次民主化运动
11.费正清指出,没有别的事情能比这更有效地证明:通过自上而下逐步改良的办法来使中国现代化,是绝无希望的。一八九五年的战败和雄心勃勃的计划在一八九八年的彻底破产,第一次大大地促进了革命变革。费正清认为()
A.自上而下改良成效较为缓慢B.甲午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C.戊戌变法起到思想启蒙作用D.戊戌变法失败加速革命发生
12.1919年后,在《新青年》《晨报》《新潮》等报刊上关于劳工话题的文学作品猛增,作品的主人公有洋车夫、铁匠、农夫、学徒、店员、纺织女工、烟草公司工人等劳工群体,这些人物形象基本上首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这种变化表明()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条件日益成熟B.工人阶级的政治地位上升
C.知识分子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D.社会主义已成为主流思潮
13.1924年1月,孙中山说:“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堪一日。”你认为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B.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D.孙中山继续革命
14.蒋介石之妻宋美龄在1943年和1948访问了美国,前一次被称为“征服之旅”,后一被称为“屈辱之旅”。后一次访问时杜鲁门说道:“她到美国来,是为了得到一些施舍的。我不愿意像罗斯福那样让她住在白宫。”美国的这种变化折射出()
A.解放战争态势发生逆转B.美国反共政策已不得人心
C.国民党与美国彻底决裂D.国际形势发展对美国不利
15.宋庆龄曾感叹:“自从1949年10月1日这具有历史意义日子以来,中国最伟大的转变就是我们的国号中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了‘人民’这两个字……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同样有史以来第一次表明我们政府巨大力量的所在——人民。”这表明()
A.人民群众彻底摆脱了贫困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
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D.人民的社会地位发生根本变化
16.抗美援朝结束几十年后,英国学者罗伯特·奥内尔在《清长之战》·(长津湖之战)中评价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作者意在强调这次战争()
A.显示了当时中国强大国防力量B.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
C.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外交环境D.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7.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文献收集、整理和出版工作,还帮助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这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
A.文化保护传承B.传统风俗习惯C.基础设施建设D.宗教信仰自由
18.有学者指出,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增长得益于邓小平的政策。以往中国拒资本主义于国门之外,邓小平的政策则计划把它请进门来,利用它为经济发展服务。“邓小平的政策”是()
A.分户经营自负盈亏B.打开国门吸引外资
C.政企分开按劳分配D.设立特区扩大出口
19.中美关系正常化后,中国始终坚持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解决方式只能由中国人自己决定;中国坚决反对美国继续向中国台湾地区出售武器。这体现出中国()
A.反对霸权主义B.坚决维护国家主权
C.综合国力增强D.外交手段灵活多变
20.1978年以来,我国在高温超导、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近年来,又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2017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138.2万件,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7.5%。由此可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A.生态建设成效凸显B.人才强国战略得到落实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D.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21.下表为世界古代文明的概况:由此可知:世界古代文明()
发源地
文字
建筑
北非尼罗河流域
象形文字
胡夫金字塔
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
印度文字
那烂陀寺
东亚黄河、长江流域
甲骨文
长城
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地区
腓尼基字母
帕特农神庙
A.濒临大河、农耕为主B.宗教主导、相互交融
C.文字多样、交流频繁D.丰富多彩、多元发展
22.罗马斗兽场外部的拱门(如图)为两边用古典柱子夹插并立所形成的柱式—拱门联合结构,它把作为希腊古代建筑精华的柱式和罗马人深为自豪的拱门合二为一。据此可知,罗马建筑()
A.恪守民族文化B.追求外型精美C.专注学习和照搬D.善于传承和创造
23.16世纪,英国农场虽然时常仍有家庭劳动力的全程参与,但还必须依靠雇佣劳动力才可能维持和发展,农业经济突破了自给自足。这一时期的农场()
A.与市场紧密结合B.劳动力流失严重
C.与庄园大同小异D.土地已高度集中
24.有学者指出:一代人的时间里,法国的财政收入由2000万飙升到超1亿,国民收入也以更高速度增长,这增长的动力来自一个阶层,而这个阶层的权力却被剥夺了。“这个阶层”是()
A.教会B.贵族C.无产阶级D.资产阶级
25.19世纪印度的社会精英锻造了印度人的民族认同感,几乎所有殖民地独立运动的领导人都受过欧式教育,吸收了启蒙思想的价值观,将它作为瓦解欧洲人在海外殖民统治的武器。材料可以说明()
A.殖民主义培养了反殖民统治的中坚力量
B.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实现了印度独立自治
C.印度反英斗争得到了启蒙思想家的支持
D.欧洲在海外的殖民统治被启蒙思想瓦解
26.据俄国诺夫哥罗德省的一个调查材料统计,1861-1870年间给外出做工的农民所发的长期护照是5.92万份,1891-1900年间增加到184.5万份。19世纪末期,俄国的雇佣工人已达900万人以上。该调查统计情况的出现源于俄国()
A.彼得一世改革B.废除农奴制C.十月革命D.社会主义工业化
27.马克思曾预言说:“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这场“新的革命”()
A.促使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B.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到来
C.使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人生产生活领域D.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28.如下图是发表于1885年的漫画《贪吃的男孩》,画面右侧代表德国的“男孩”俾斯麦正在分食象征殖民地的大蛋糕,其餐盘中已有一块,还在继续分割。面对此状,左侧象征英国的约翰牛目瞪口呆,其餐盘空空。这一漫画可用于研究()
A.三角贸易的影响B.巴黎和会的召开
C.第一次工业革命概况D.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
29.罗斯福认为,建筑业是“一个对从水泥到电器等其他行业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作用的行业”,为此在新政期间大力兴办以建筑业为主的公共工程。由此可知,当时发展建筑业
A.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B.抑制其他工业部门的发展
C.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D.消除了美国社会基本矛盾
30.1955年,第一次亚非会议(万隆会议)召开;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据统计,在1975-2006年的联合国决议中,围绕着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广大亚非拉国家的意见基本一致。据此可知()
A.确立了世界多极化的格局B.改变了发达国家主导国际政治的局面
C.遏制了战后全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D.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40分,31题12分,32题14分,33题14分)
31.珍视历史遗产,坚定文化自信。请参与“中华古代文明展”活动,回答问题。
展区名称
夏商周文明
……
隋唐文明
宋元文明
明清文明
展品
③
……
②
④
⑥
(1)请分别写出展品①⑤所属的展区名称。
【解说文明】
展品②:唐朝时,流行打马球游戏。这种游戏是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入的。本展品佐证了唐代的习俗风尚具有中西互通的特点。
展品③:甲骨文是我国3000多年前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本展品佐证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2)请为展品④写一段解说词。(要求:聚焦展览主题,围绕展品④反映的科技发明展开)
【感悟文明】
(3)通过此次活动,你对中华古代文明有了哪些深刻认识?
32.中国近代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悲壮序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则一经庚申圃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行省之民就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置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
救国方案
材料
①
严复、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都曾呼吁:“今日自强之道,自以兴学为先。”……张之洞也强调中国只有大规模“兴学育才”,方能“勉图补救”,否则“不但和与战均无可恃,即幸而战胜,亦无益于根本”。
——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②
“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根本则在实业。若鹜其花与果之灿烂甘美而忘其本,不知花与果将何附而何自生。”
——张謇《对于救国储金之感言》
材料三下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关键词。
(1)根据材料一指出,面对外来侵略,国民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乃渐惊起”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分别归纳①和②的救国方案。
(3)请从材料二中任选三个关键词,提炼主题,并依据这三个关键词有关史实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33.某校的九年级学生开展“方寸之间见证历史”的项目式学习活动。阅读他们布展的邮票资料,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展板一邮票中的世界名作
材料二展板二邮票中的世界名人
(1)任务一任选展板一中的一组邮票,撰写一段该组邮票简介。(要求:包含名作的作者姓名、主要内容、重要影响、精神内涵中的任意三个即可)
(2)任务二任选展板二中的两位或两位以上的世界名人,自拟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并用具体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