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几个是村子里刚评出的道德模范
凤凰读书魏思孝专栏
农村妇女人物系列
辛留村道德模范
陈伟安:诚信为人之本
陈伟安夫妻经营一家名为“日升”的超市,虽说商人以利为本,但对他俩来说却不成立。便利村民的同时,也给大伙提供了聊天促进感情的场所。开店多年来,陈伟安夫妇把村民当做自己的兄弟姐妹,给予优惠的同时,也不忘去帮助有困难的。两个女儿早已成家,陈伟安夫妻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以诚实守信的经营之道惠及村民。热情开朗的他们,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让人倍感亲切。
辛留村和东边的村子,以乡间公路为界。路两边的居民扩建出一间房,商住一体。从十多年前开始,周围工厂多了,来了不少外地的务工人员,单身的住公司宿舍,拖家带口的在村里租住。沿街房便用来做点小生意,有小卖部,理发店,饭馆等。镇上的张姓妇女租下陈伟安的沿街房,开了日升超市。半年后,张姓妇女查出卵巢癌。陈伟安夫妇接手超市,没更换招牌。
陈伟安和王天琴都是本村人。陈伟安兄弟五人,他排老三。早年他是匠工,跟着建筑队给人盖房。四十岁出头去了工厂,在车间里负责机械的日常维护,一直到退休没再挪过地方。王天琴是家中老大,下面是一对弟妹。弟弟王陆海原来是炼油厂职工,因偷油造成工厂上百万的损失,判了七年。
王天琴性格开朗,三十多年来她家是村里著名的聚会场所。天黑晚饭后,村民从四面八方汇聚在此,在烟雾缭绕中打牌,有时也赌钱。王天琴在村西边种蔬菜大棚的那几年,每天起早贪黑,没精力招待众人打牌。几年后,物流园占地,两个蔬菜大棚赔偿了十多万。这些钱,贴补给大女儿买房买车。
比起经营超市,王天琴更喜欢闲聊和打牌,街上三个超市,日升的商品更新不及时,顾客少,货卖不出去,经常有过期的,生意也就更不好了。村里有个姓董的退休教师,七十不到,喝酒喝得脑子不清楚。王天琴和他人做局,将老董每个月四千多的生活费榨干。小女儿结婚时,王天琴又贴补了不少钱。
去年在全市浩浩荡荡拆除违建的行动中,辛留村的沿街房无一幸免。陈伟安把西偏房腾出来,日升超市又坚持了月余,直到清仓完毕关门大吉。如今,陈伟安的家中热度不减,赢了钱的村民,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辛留村道德模范
刘学中: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年逾七旬的刘学中大伯,是个热心肠,在儿女成家了无牵挂的时候,勇于承担起了村治安工作的重担。身为一名村巡逻队员,不为名利,只为发挥余热。身体上的诸多毛病,并没有阻挡住他的脚步。不伦天气恶劣与否,总能在村里的大街小巷看到他巡逻的身影。责任心三个字,谈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刘大伯的身体力行,是年轻一辈的榜样。村民在安居乐业的同时,不会忘记他的点滴付出。社会的正常运转,不正是在于每个人不计得失的无私奉献吗?
八十年代,刘学中在村里任职,不是村长或者大队书记这样的一把手。他四十出头,年富力强。也没想到几十年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吃穿不愁,也有了三高,并在某个深秋的夜晚,脑血栓晕倒在地。送医及时,捡回来一条命。从那以后刘学中感觉自己老了,并时常想到死亡。他的手脚不协调走姿怪异,心理建设了许久才迈出家门,置身于众人的目光下。
在刘学中诸多的性格中,宽容这一点帮助了他,不仅是对别人,还有对自己。残疾将伴随他的余生,既然如此,积极去康复是唯一的出路。他从家里翻出红宝书,“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不论四季天气如何,刘学中垫着脚跟出现在辛留村的乡间公路,从南走到北,再从北走到南。经过的村民和他打招呼,刘学中摇晃着笨拙的双手,这让他身体难以保持平衡,只好放缓步伐。
更多的时候,乡间的公路上只有他的身影,腰间的收音机响着,但他不怎么听,心中默念毛泽东的诗词。激情万丈的青年岁月浮现在眼前,刘学中的人生不可避免地来到了回溯的时刻,比如私塾先生卫正宇拖着被他们打折的腿扫马路,那姿态和如今的自己有些相似。
在村里当职的那些年,刘学中没留下什么好的名声,却因其老党员的身份,在晚年落得了一个闲职,村巡逻队员。散步的同时兼职巡逻,村里每月给五百块。刘学中那个抠门且泼辣的老婆高兴了好几天,并在第二天的大集上买了件红色的羽绒服。
两年后,王本道在辛留村的换届选举中失利。任期内他以各种明目送钱送物,和村内党员们建立良好关系,顺利当选村书记。刘猛坐上村主任的位置,面对亏空的局面,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节流,砍掉无用的支出,取消诸如巡逻员的闲职。刘猛原话如下:找个瘸子当巡逻员,还不如养条狗,狗才吃多少粮食。
辛留村道德模范
王素珍:孝敬老人,关爱子女,善待邻里
王素珍身为家中独女,十几年来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她的为妻为媳之道,印证了她的孝心,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尊老敬老、淳朴真诚的博大情怀,塑造了一个农村媳妇博爱、仁慈、善良的光辉形象。孝在传颂中放射光芒。在王素珍的精心照料下,老父亲80多岁,虽然眼神不好,但身体康健,仍然精神很好,身上干干净净。而她的两个儿子也已经长大成人。说起王素珍,邻里无不拍手称赞。
刘兴农兄弟五人,父母死得早,为了减轻家庭压力,他和同村的王素珍结婚,成为养老女婿。儿子随父姓,大儿子刘传强,小儿子刘传经。刘传强生下来两条腿不一样长,是个瘸子。老婆小侯是城里的,家里开小诊所,条件算得上是优渥,可惜颈椎侧弯。刘传强对这门亲事不满意。小侯虽然有残疾,样貌不错还精于化妆,即便忽略不了她背上驼峰,嫁给刘传强这号人也是委屈了。
刘传强职高学的家电维修,毕业后没派上用场,工厂没人要又吃不了苦,后来在辛留村租了个门头,叫传强婚庆,平时没什么生意。小侯的父母拿出几万块钱,让他俩做点小生意。刘传强拿着钱,消失半年多。回来的时候,钱花没了,人胖了不少。小侯想要离婚,在王素珍的百般劝说下回心转意。
刘兴农原来是村里的电工,后来精简基层人员,他去工厂上班负责电路维修。小儿子刘传经结婚,刘兴农在村里盖了新房,还给买了新车。大儿子刘传强夫妇和刘兴农夫妇住在一起。两个儿子,一碗水不仅没端平,还偏得厉害。照理说刘传强夫妇多少有点残疾,应该多照顾些。王素珍恰好相反,平时帮衬小儿子,不把小侯放在眼里。小侯咽不下这口气,跑回了娘家闹着要离婚。
去年,刘传经的老婆陈元生了一场病,先是晚上不睡觉胡言乱语。起初以为是有脏东西上身了,请村里的神婆做法驱邪,烧了一堆黄纸也没管用。陈元跑出去当街大小便。家人把她送到医院,查出是全国仅有十例的自身免疫性脑炎。罕见病让陈元戴着呼吸机躺在重症监护室的形象出现在电视和报纸上。村里发起捐款,网上发起众筹。生病前,陈元在村头的加油站上班。生病后陈元不上班了,如今出院已有大半年,反应还有些迟缓。
这件事让家人又团结在了一起。传强婚庆成了传强油条。王素珍和小侯炸油条,火候掌握不好,没有河南人老孟炸的好吃。生意一般,不到一周传强油条关了门。老孟从鼻子里出气,说,我祖上三代都是炸油条的,他是干啥的。
辛留村道德模范
陈世勤:敬父母,亲兄弟,睦乡邻
身为兄弟三人中的老大,陈世勤家庭和睦尊老爱幼,悉心照料80多岁的老父亲。家庭成员关系融洽,并带头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他经常帮助老人。就像雨天为老人撑伞,自己浑身都被雨水给淋湿了也无怨言、帮老人拿重物。在他的带动下爱人也经常帮助老人。他常说的一句话是:“一个人活着,就是要为建设和谐新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做贡献。”
陈世勤除了小偷小摸也没什么大毛病,对七十多岁的他进行人生总结也并不操之过急了,抛去生活不能自理的婴幼儿时期,大家一致认定他是个勤勉的小偷。有别于我们固有思维里小偷的贼眉鼠眼,陈世勤的长相有着十足的欺骗性,这也很好地解释他偷盗生涯为何如此漫长。他奉行两条宗旨:一是顺手牵羊。二是贵重的东西不拿。
后一条弹性大,更多的时候依照他的心情,去卖废品顺走废品收购站的废铁,又去另外的废品收购站卖掉,然后顺走塑料瓶,积攒到一定数量后再卖掉。有次他顺走一盘铜线时被发现,仗着是本地人出言不逊:这些破烂玩意,我还不稀罕呢。那位来自日照的粗壮汉子,要把陈世勤送到派出所。陈世勤这才腿脚发软,拽住汉子的裤脚承认错误。这是他的一贯把戏,却从未失手过。
他也想过改掉偷东西的毛病,就像饿了要吃饭一样控制不住自己。下班回到家,自行车的挎包里不知何时装了厂里的轴承等零部件。
他最后一份工作是正源化工的保安,骑着电动三轮车上下班,车兜帆布下面是铁条和钢筋。他不承认,直到调出监控画面。陈世勤有些懊悔,那地方本来是死角,不知道什么时候安装了摄像头。丢掉工作,交了罚款,他不死心,去找村主任王本道,想再去另外的工厂看门。王本道说,你给我看门我都不放心。
冬天他仍旧习惯穿着当保安时发的棉大衣,不仅保暖,还经常会被人误以为是警服。受人尊重,这是他的追求。
陈世勤的二弟陈世直受其影响,少时顺手牵羊,大时溜门撬锁,从镇上的供销社里偷了不少东西,碰到九十年代的严打,从监狱出来四十出头,落下了风湿等毛病,一直没有成家。
陈世勤和三弟陈世涛的关系一般,平时不太走动。十多年前,陈世涛的老婆卫秀华下煤井出了事故,亲戚们自动和他们划清界限。平日里,卫秀华坐着轮椅在门口晒太阳,陈世勤路过也不抬下眼皮。陈世涛和邻村的一个寡妇同居,盼着下身瘫痪的老婆早点归西。
镇上的集市,一个十七八的小伙子坐在电动三轮车的后座上,眼神彷徨地盯着来往的路人。一农村妇女过去,立业,看好我的车子,丢了我找你赔。立业不说话。妇女又说,你知道我是谁吗。立业摇头。妇女说,你叫我大娘。立业点头。一会,陈世勤夫妇来了,看到孙子正吃着烧饼,问他哪里来的。立业说,一个大娘让我给她看车子。陈世勤把烧饼扔在地上,骂道,看他娘的逼。
立业初中没念完,至今也不识数,整日跟在陈世勤夫妇的屁股后面,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陈世勤的老婆指着立业对人说,你说这块东西,以后可怎么办。又说,儿子找媳妇俊丑无所谓,可别没脑子。立业长到十八岁,陈世勤想让他去当兵,报效祖国。
辛留村道德模范
刘宗理:孝敬老人,邻里和睦,言传身教,以德为先
如同他的父亲刘荣兴,刘宗理一家人助人为乐,诚实守信,非常注意维护邻里关系,与邻居之间始终保持友好和睦,相互关心,互相帮助,多次主动探望并热心鼓励生病的邻居。邻居们都特别愿意与他交往谈心。这种邻里情正像刘宗理常说的那句话:"远亲不如近邻、近邻胜似亲人。"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这样一个简单的人,带给我们的却是一份浓浓的情。其实很多像他这样的榜样,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学习,温暖着我们。
刘宗理的祖父叫刘传承,是卖瓷货的。进货去淄川,三十多里地,他推着平板车一天来回。集市上,他在地上铺好布,把货物从平板车上搬下来码整齐。碗盘居多,也有茶杯茶壶,花盆占地方只有一摞。刘传承瘦高个,穿衣费布,推车拉货费鞋,早年被国民党拉壮丁挖战壕,冻掉了两根脚指头。他不爱说话,挺过各种运动后,更是惜字如金,卷缩在墙角,等着顾客上门。后来生意不好做,六十多的刘传承在村南边承包了一片果园,有桃树和苹果树,没等结果他就死了。
刘宗理的父亲叫刘荣兴,人高马大,找的老婆是本村王家的。刘家和王家都是辛留村的户门大族,联姻后的刘荣兴先在大队里干了几年的保管,改制成村后精简人员,他退下来专心打理果园。王淑花给他生了两儿一女。大儿子长到四岁,这年春天,几棵桃树被风吹断了,大人捡树枝,他跟在后面闹,摔倒让桃树根在胸膛上戳了一个洞,两天后死了。尸体就埋在果园的西南角,一个小土丘。托夭折哥哥的福,刘宗理从小没在果园里待过,少吃了很多苦头。
王淑花有个侄子,叫王本道。是辛留村第一个买摩托车的人,关于他是否是第一个买轿车的,多少有些争议,周永生说是他先买的出租车,过了一个月王本道才开回来的桑塔纳。可王本道说,他的桑塔纳买了后,出了点小问题,又返厂维修了。但可以确定的是,村里的第一辆奔驰和宝马,都是王本道买的。王本道当村主任的那些年,在他庄园的阳光房里,不厌其烦地对人说起自己的奋斗史,先是装卸队,再是运输公司,然后承包工程,不说呕心沥血,也是励精图治了多年,才打下了眼下的家业。对于这番言论,听者无不频频点头。对于王本道的发家史,村民有另外的一种说话,比如他为了追求到如今的妻子,剁下了自己的小拇指。妻子的某亲属是货运站的领导,这一既定事实让王本道得以组建了装卸队。
刘宗理在表哥王本道的手底下谋得了一份差事,两人联手组建了运输公司。辛留村西边兴建物流园的时候,王本道竞选上村主任。在承包工程上,刘宗理和王本道发生了分歧,亲情抛在一边,双方发生械斗。刘宗理左腿髌骨骨折,王本道手臂缝了针。王本道放出话,没有我,你还种果园呢。刘宗理说,没有你老婆,你还在种地呢。辛留村“四·一二”流血事件后,刘宗理把事业重心放在了县城,囤商铺放贷款。王本道在农村继续政商联合,占地包揽工程。
刘宗理的儿子叫刘成,技校毕业后去当兵,复员后在父亲的理财公司做事,一次讨债中把一个四十多的中年人从五层楼扔下。刘成因故意伤害判了三年,同年王本道在澳大利亚留学的儿子回来,在城里开了一家面向中小学生的英语培训机构。王淑花七十大寿的时候,王本道送了一块祖母绿。席间,刘宗理向表哥敬了一杯酒。王本道伸出胳膊露出伤疤,没说话,酒一饮而尽。在辛留村新一届的选举中,王本道没连任村主任,成了书记。刘宗理关了理财公司,专心炒房,除了参加村里的党员代表大会,很少回村。
辛留村道德模范
董平:孝顺父母,和睦相邻
董平同志几十年用一颗孝心温暖着多年偏瘫的父亲直至去世,上千个日日夜夜,他天天如一,精心服侍父亲的事迹,在村民中有口皆碑。母亲年事已高时常腿疼,董平随时照顾老人家,毫无怨言承担起了为母亲做饭、洗衣服等日常家务活。为了照顾好老人,他随叫随到,从不让母亲干重体力活。在他的精心照料下,老母亲精神状况良好,身子骨比较硬朗。老人说,“人老了,不用吃得好,穿得好,心情好比什么都强。儿孙们都很孝顺,我就心满意足了。”
关于董平,尤其是他早年的经历,在辛留村年轻人的心目中,变得有些神秘化。最近这十几年,村里确实没对外输出像样的混子,不用说杀人,即便是斗殴偷盗等都少得可怜。刘猛在江湖上算有些名号,可自从他当了两届的村主任后,就爱惜自己的羽毛了,不允许有任何的劣迹影响自己的仕途。至于同龄人刘成把人从楼上扔下去,也是有父亲刘宗理罩着,不是白手起家。
影视作品里的黑帮份子以及强人们都过于虚幻,缺乏真实性,董平是近在眼前的表率,不仅是活生生的,而且现在也过得不错。不然在盈科环保门前炒菜的王能进,虽不是本村人士,可也是早年间和董平一起作奸犯科的兄弟之一,却从来没有人把他当做图腾。归根到底,还不是他混成了大排档的厨师,身上那几处粗糙的纹身,也被年轻人在网络上统称为土味。至于刘京(刘猛的亲哥),虽是团队的头目,也已经被公安枪毙了十多年,伏法只会让英雄气短。
辛留村有些年轻人在外面惹事,也习惯报上董平的名号,虽然辈分上应该称呼他为叔或者大爷之类的,但这称谓比起大哥来说,缺乏震慑力。他会说,我大哥是董平。对方疑惑,没听过道上有这号人。没有办法,年轻人只好娓娓道来董平的来路。没说完,就被多赏了几个耳光。对方说,给你大哥打电话。年轻人哭丧着脸说,我大哥最近没空。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刘京为首,笼络了周围乡村的不良青年,其中又以董平和王能进为骨干。王能进屈居第三和实际情况不符,他是二号人物。盗窃和拦路抢劫,董平总是跟在后面。王能进虽然个头矮,凡事冲在前面,也最早进了监狱。刘京身上有两条人命,公安来家里抓他的时候,他跳进茅坑躲过一劫。刘京准备再去抢劫时,董平的儿子刚出生,他想过安稳的日子,跪下了吃了刘京的屎。没多久,刘京被抓枪毙,享年二十七。几年后,王能进出狱,物是人非,先在某化工厂上班,后又自学炒菜(厨艺一般)。董平不服管,在周围的工厂上班都干不久。后来和老婆养猪,没几年物流园占地,猪舍赔给他七八十万,在市区买了商铺,收租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