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众家 第37期】(品读岁月)老槐树下的记忆

频道:游戏动态 日期: 浏览:

文艺座谈会71人_37大但人文艺十人_人文艺术系是什么专业

37大但人文艺十人_人文艺术系是什么专业_文艺座谈会71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思乡之情愈演愈烈。宛如一阵阵轻风,不时在我的心中泛起片片涟漪。尤其是故乡的那棵老槐树,在我的心中早已成了挥之不去的永久记忆。

这棵参天的老槐树就长在故乡的村东口儿。

说起这棵老槐树,绝对称得上是一棵古槐。就连村中德高望重的老者,也说不出这棵古槐的树龄。每当有人向他询问之时,他总是捋着自己那雪白的胡子摇摇头:“你问我?我问谁去?这棵树打我小时候就这样儿!”

既然这样,那就先不管这棵古槐树龄几何吧!总之,历尽了几百年的沧桑岁月,如今它仍然枝繁叶茂,成了村里人们心中的骄傲。

在这棵老槐树下,有一眼直径足有四 ,五米的大口井。同它身边的老槐树一样,这口井同样充满着神奇的色彩。无论春夏秋冬,只要你趴在井口往下一望,就可看见在井里有几注很大的泉眼不停地在水面上翻滚着。水面犹如被烧开了的一锅开水。尤其是在冬天,阵阵的热气不时地从井里冒出,所见之人无不称奇。

有人说一棵树它的树冠在空中占有多大面积,它的树根在地下的伸展就有多大面积。我想这棵老槐树距离这口水井只有几米之遥,也许正是由于有了充足的水分做保障,因而才使得这棵古槐有了长久不衰的生命力。

在这口水井之上,座落着一架老式的水车。在那没有现代化的汲水工具之时,这架水车就担起了村中几百口人生活用水及井边周围上百亩菜田的灌溉之重任。因此,古槐下,水车旁,一年四季简直成了村里人心中的圣地。

当然,老槐树下最热闹的季节就要属夏季了。从早到晚,那架水车吱吱呀呀的像是不停地唱着古老的歌谣转个不停。尤其是在那天热或气候干旱之时,由几头牲畜轮流拉动着的水车会不分昼夜转个不停。不过拉水车的不是瘸驴便是瞎马,因为大骡子大马还得留着耕田拉车用呢!这大概也叫各尽其职吧!

到了中午时分,火辣辣的太阳晒得人们实在透不过这口气来。于是,午饭之后,三三两两的人群纷纷向老槐树下走来。而那棵老槐树真可谓是顶着炎炎烈日,挺直着身躯为乘凉的人们在井台周围铺好了几百平米的树荫。所以在那没有电风扇加空调的年代 ,老槐树下便成了人们心目中避暑的胜地。当然,人们来这里乘凉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人们在这里午休之后,口干舌燥之时,树下的水井还可以向大家提供一种免费的饮料,那就是清凉甘甜的井水。半舀子井水一下肚,顿时觉得暑气下去不少,两个字,痛快!

要说这井台儿边上不仅是人们午休的地方,还是各种消息传播的场所 。谁家的儿子要娶亲,谁家的女儿要出嫁,得!您就预备份子钱准备出人情吧!

在这井台边上,就是村里为各家各户所留的自留地。于是,在人们乘凉之时,有些人就从家里带来一口口的铁锅。大家在井台边上找几块石头把锅一架,然后各自到自家的地里掰下几个青嫰的玉米,或是刨出半篮子新鲜土豆回来。把这些东西用水一洗就扔进锅里开煮起来,待睡上一会儿醒来之后,锅里的美食也熟了,随后各家人互相交换着都尝上一个鲜儿。

在这古槐下,还是村干部们议政的场所。那时的村干部都要下地和社员们一起参加生产劳动,而研究村里的事他们完全靠业余时间。在那公开公正的年代,他们觉得也没有什么事可以瞒着百姓的。所以在他们议政之时,难免会有人插上几句嘴,村干部不但不烦,反而有时还会高兴的说:“ 你这个合理化建议提的好,回去告诉你们组长,给你加上两个工分儿!”于是,皆大欢喜,个个喜笑颜开。

到了夜晚,老槐树下会比中午更加热闹。庄稼人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老天给庄稼人立下的不成文的规距。

待太阳落山,社员们收工了,学生们放学了,孩子大人吃过晚饭,便三五成群向大槐树下聚集而来。因为天黑蚊子多了,人们就不能在井台儿上打地铺了。所以,不是板凳儿就是马扎儿,人们在槐树下一坐,蒲扇一摇又接着中午的话茬接着调侃起来。说累了到水车边接上一舀子凉水,尽情的喝着。但也有奢侈之人,左手拿一个水碗儿,右手提上一个暖壶,到了古槐树下,从衣袋里摸出一包茶叶放在了水碗儿里,然后把开水注在里面 。马上,一股茉莉的芳香向四处溢散,香气充满了井台上的空气之中。

“好茶叶!真香!”于是便有人称赞着。

“什么好茶叶?这不过是茶叶土!”

现在的人们是不知道茶叶土是何物的。那是茶叶加工厂在加工茶叶时进行的最后一道筛选而筛下的土沫子。这在今天是无法入口的。

“多少钱一斤?”

“不贵!一块二一斤!”“那儿买的?”

“行!明天我也弄一斤去!”于是,就会有许多人附和着。

在这当中,又有人早已钻进了庄稼地,出来时怀抱着一大包毛豆秧子。人们七手八脚的把毛豆从毛豆秧上摘下来,清洗之后投入锅中,一会儿的功夫人们又开始分享着这道如今看来很平常的美食。

无论是中午或是晚上,人们可以尽情而放心的在老槐树下消遣,大可不必为家中被盗而担心。记得那时村里有个民兵连,几十名基干民兵身背各种不同型号的步枪巡逻在村子里的每一个角落。民兵连的连长和指导员腰里别着盒子枪就在井台上坐镇。别看这些民兵们劳累了一整天,可那枪一旦上肩,便精神抖擞,劳累了一天的阴霾便一扫而光。村里若有陌生人经过,便上前盘问一番,就像当年儿童团查路条一般。

以上所说的不过是夏天时的情景,其实就是冬天也有让百姓们兴奋不已的事情。

入冬以后每天的早晨都会有一辆毛驴车停在这老槐树下 。

在这辆毛驴车上装着一个方形的大水箱。水箱里装着刚刚从豆腐作坊里拉来的豆汁儿。赶车的是位六十来岁的老汉,一套黑色的家做棉袄棉裤磨的油黑发亮。车一停稳,老汉在车上一站手持一把大水舀子:“打豆汁儿喽。。。。。”

听到这熟悉的叫喊声,人们纷纷手拿盆罐儿之类的器皿向老槐树下跑来。一毛钱,两舀子。说起这豆汁儿,虽说解不了饥饿,可老北京人爱好这一口儿呀!开锅后的豆汁儿盛上一碗,一口豆汁儿,一口焦圈,外加一点咸菜丝儿, 即使在冬天也会喝的满头大汗,大呼痛快。可在农村可就不必这么讲究了,在那个连窝头都吃不饱的年头儿,你上哪儿找焦圈儿去!顶多是一口豆汁儿一口窝头,这在乡下人看来已经很不错了。

当然,最振奋人心的时候应该在腊月二十五.六。每年到了这个日子,老槐树下准会架起几口大锅,杀上几头猪,然后把肉分给社员们。您别小看每户只分得的几斤肉,那可是庄稼人一年的盼头儿,更何况这也是人们所能得到的为数不多的年货之一。所以领到了肉的人们喜笑颜开,老槐树下热闹地成了欢乐的海洋。

然而,就是这么一棵让人喜欢的古槐树,最终却受到了被斩腰于市,大卸八块的下场。

那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贫穷笼罩在每一个庄稼人的头上,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到分红时每家每户不仅分不到钱,反而倒欠下一笔债。人们愁眉苦脸,这往后的日子可怎么过?愁坏了社员,急坏了村干部。

一日,一个外地人来到了老槐树下。他围着老槐树转了半天,最后扬言要花两千元买下这棵老槐树。人们听说了,纷纷来到树下,把这棵曾给他们带了无数美好记忆的老槐树,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大有与古槐共存亡之势。

听到了乡亲们的议论,队长的眼中充满了内疚的泪花:“乡亲们,我也知道大家对这棵槐树的感情!可眼下大伙儿的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咱们也是没办法呀!是我这个队长无能,没有把这个家当好!你们告诉你们的子孙,记住我的名字,要骂就骂我这个败家子儿吧!”

话说到这个份上了,谁还能再说什么?

几天后,一场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个不停。随着一声巨大的闷响,这棵见证了村里几百年历史的古槐轰然倒地。结束了它光辉的历史使命。村里被白雪覆盖的万物,像是在为这棵古槐披麻戴孝。

老槐树没了。从此井台上也渐渐地失去了往日的喧闹的场景,除了到井台上来打水,人们就很少再来这里了。

(原创作品,作者授权发表)

文艺座谈会71人_37大但人文艺十人_人文艺术系是什么专业

人文艺术系是什么专业_37大但人文艺十人_文艺座谈会71人

【作家档案】 胡连河,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丰台区作家协会理事。曾在《民间文学》,《山西民间文学》,《中外故事》《中外传奇故事》,《河北民间文学选刊》,《卢沟月》杂志,《海淀民间文学》,《海淀文艺》,《天坛》杂志等书刊发表过大量民间文学,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诗歌等文学作品。主要作品有《康熙拜把子》,《刘伯溫选风水宝地》,《崇祯背煤》,《顺儿爷的传说》等文学作品。所写的民间文学多次,被多地民间文学刊物转载,其报告文学及散文多次获奖,被多种刊物及网络文学转发。

文艺座谈会71人_人文艺术系是什么专业_37大但人文艺十人

《文艺众家》公众平台,欢迎关注,欢迎赐稿

微 信 号:wyzhj23456

投稿信箱:2084791183@qq.com

题材:小说诗歌、散文随笔 、幽默笑话 、摄影杂文

来稿须知:投稿必须原创且为首发在微信平台作品,如有剽窃,文责自负

37大但人文艺十人_文艺座谈会71人_人文艺术系是什么专业

人文艺术系是什么专业_37大但人文艺十人_文艺座谈会7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