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这位黄山人毕生做了这件事……
今年“六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回信中,高度褒扬该校历史上的“新安旅行团”。
新安小学1929年由歙县人陶行知创办。1935年10月,该校学生组成“新安旅行团”,历时17年,行程5万余里,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努力为争取抗战胜利、全国解放作贡献,展现了爱国奋进的精神风貌。
陶行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毕生投身教育,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为中国的大众教育、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毛泽东称赞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为他题词“万世师表”。
今年10月是陶行知诞辰130周年,黄山市将隆重举办系列纪念活动。
1937年秋,陶行知在墨西哥演讲,宣传抗日主张。
领路平民教育:向着农民“烧心香”
“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陶行知放弃留美博士的优渥待遇,脱下西装穿草鞋,毕生追求的一件事便是平民教育。
陶行知就读崇一学堂时的宿舍。
陶行知就读的吴尔宽经馆旧址。
农村出身、学贯中西的陶行知选择教育,是体验与理性的结果。他在金陵大学写毕业论文《共和精义》时,就把目光投向教育:“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在留学回国轮船上,陶行知与同学们说:“我的志愿是要使全国人民有受教育的机会。”
陶行知手迹。
陶行知手迹。
当时的中国积弱积贫,有两亿文盲,有七千万儿童没有任何机会接受教育。陶行知振聋发聩地说:“这个国家以农立国,人们十之八九生活在乡下,所以中国的教育就是到农村去的教育,就是到乡下去的教育,因为农村如果没有改观,国家就没有希望。”
陶行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他辞掉月薪四百大洋的大学教授,移居到南京郊外一个极为落后贫困的普通村落,带领学生们一起自己建校舍、盖礼堂,开荒种地,创办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学校。
陶行知对晓庄学校的定位,不是培养高高在上的知识分子,而是那些在人民之中的老师。他为此定下五条培养目标: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社会改造的精神和热心,希望从这所学校走出来的学生勤动手、勤动脑,懂科学、爱艺术,有创造精神、愿意为人民服务。
歙县行知小学旧址。
陶行知常说:“我们从事乡村教育的同志,要把我们整个的心献给我们三万万四千万的农民。”“我们要常常念着农民的痛苦,常常念着他们所想得的幸福,我们必须有一个‘农民甘苦化的心’才配为农民服务,才配担负改造乡村生活的新使命。”
“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陶行知非常重视从娃娃教育抓起,他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他认为,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这是陶行知孜孜以求的愿景。在武汉、在重庆、在上海、在南京,陶行知为中国教育的崛起一直在路上,有他在的地方,就有平民教育的希望。
倡行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融汇中西先进文化精华,提倡新教育,改革旧教育,批判旧学校的“读死书、死读书”。留学归国后,他相继发表《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教学合一》《第一流的教育家》等文章,率先指出生活与教育不能分离的相互关系,最先提出创造精神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创办重庆育才学校。
“五四”运动后,他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倡导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为全国教育界所采用。这一字之差,尽显教学相长的理念之变、主体之变。
“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在晓庄学校,陶行知颠覆传统教育的固定模式,请木匠、捕蛇人来做老师,让街头店铺、田间地头成了课堂,创造了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核心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陶行知创造的字“行知行”。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生活即教育”是本体论。教育与生活是一致的,教育对生活有能动性,是能够引起生活变化的“伟大的力量”。
“社会即学校”是场地论。整个社会的活动都是教育范围,整个社会亦即教育之场所,学校必须与社会相联系,与社会打成一片,将“小众教育化为大众教育”。
“教学做合一”是方法论,既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为行动而读书,在行动上读书。
这种新教育理论主张“一切所教所学所探讨,为的都是人民的幸福”,与老百姓站在一条战线上,教人做工求知识管政治,给每个人以同等的创造机会,共同做国家的主人。1932年开始,陶行知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晨更公学团”“劳工幼儿团”,首创“小先生制”,成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开展“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运动。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揭示了教育本质的一般属性,与我们社会当下倡导的立德树人、素质教育、学生“双减”等教育理念高度契合,具有普遍的教育哲学意义。
陶行知塑像。
坚守爱国情怀: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
“我是中国人,要为中国出力。”“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青少年时期的陶行知就立下了爱国报国的远大志向。
“我觉得凡是脚站在中国土地上,嘴吃中国五谷,身穿中国衣服的,无论男女老少,都应当爱中国。”这是陶行知对爱国主义最通俗的解释,也是他对祖国最朴素的挚爱情感。
陶行知家乡歙县徽城黄潭源。
“我们必定要努力把年富力强的人民赶紧的培植起,使他们个个读书明理,并愿为国鞠躬尽瘁。”陶行知不仅把爱国之情融入毕生追求的教育事业,还将报国之志装在心中、践行在行动上。
早在大革命时期,陶行知就开始接触中国共产党人,并与他们建立密切联系。特别是在抗日爱国民主运动中,他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与共产党人同声相应、风雨同舟,主张“救教育之生命”必先“救民族之生命”,强调把生活教育运动和民族民主革命斗争密切结合起来。周恩来称赞他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
白求恩为中国抗日革命呕心沥血的事迹至今广为传颂,但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白求恩是陶行知介绍到中国来的。
陶行知手迹。
陶行知手迹。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华国,中国现在不得了,将来一定了不得。”陶行知这首著名的爱国诗《中国人》,深切表达了他对祖国所怀有的希望和坚定的信念。
值得告慰陶先生的是,今日之中国,盛世如他所愿。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神州大地山河无恙、国富民安,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吴江海)
2003年歙县陶行知纪念馆扩建后重新开馆。
(图片由安徽省陶行知纪念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