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跨学科—新古典学派”研修班顺利结课

频道:游戏攻略 日期: 浏览:

芒果to_一本之道69芒果2022_芒果town

2022年11月5日,受疫情影响第五届“跨学科-新古典学派”研修班在线上举行,本次研修主题是从社会结构看民族地区大数据产业的形成与发展,研修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社会室主办。此次研修班报名人数为41人,最终录取27人,录取率约为66%。研修班学员有来自中国、泰国及西班牙等各大院校的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专业的青年教师、科研人员、博士研究生及优秀硕士研究生。本届研修班分为主题授课、主题发言、专题讨论、闭幕式四大部分,旨在编织一个探索“跨学科—新古典学派”的中国及国际学术网络,共同探索中国式“新古典学派”的理论与方法。

芒果town_芒果to_一本之道69芒果2022

一、主题授课

在开班仪式上,研修班导师张继焦研究员对于学员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张教授简要地给大家介绍了往届研修班的开办情况并对本次研修班的主题进行了解读。接下来,张教授结合自身多年来的调研实践与理论研究和学术经验进行了题为“新古典‘结构-功能论’:三个研究领域”的主题授课。

张教授首先介绍了人类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两大特点,跨文化研究和跨学科研究,其次介绍了新古典“结构-功能论”所探究的三个领域即:文化结构、社会结构、国家结构;以及相应的三层意义:专题研究(文化遗产、经济社会转型、现代国家治理)、分支学科(企业人类学,都市人类学/城市社会学)、学科建设(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并就此展开解析。

芒果to_一本之道69芒果2022_芒果town

二、主题发言

1、严锦梅

中关村产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严锦梅认为孵化器是科技成果和产业集群产业化的一个连接器、放大器。在孵化器从1.0——4.0演进的过程中,极大地聚集了科技型企业,并拉动了地方科技产业的发展。严锦梅研究员以汇龙森科技园为案例,探讨了汇龙森成功的因素,以及孵化器成功的要素。严锦梅研究员把汇龙森成功的三大要素归结为:专业服务平台、专业投融资服务、专业资源整合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孵化器成功的三大因素:实现知识要素的流通、推进科创成果的市场化、促进金融要素的融通。

2、刘荣

云南民族大学副书记、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刘荣首先高度赞扬了张继焦教授在民族学、人类学方面的贡献,随后又和与会人员分享了国外关于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研究、地方产业发展的规律、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和价值、地方产业发展的包容性增长影响因素、地方产业发展的包容性增长案例分析。刘荣教授认为有6个导向决定了地方产业的发展:市场导向、信息(进出口)导向、资本导向、资源导向、传统导向、人才(技能)导向。刘荣教授强调产业发展中存在无中生有(市场、信息(进出口))、有中生强(资本、资源)、有中生弱(人才、资本)、有中生无(观念)的问题,需要通过解放观念、规划起点、招商、引资、引智、引才来解决。

3.邵伟航

西班牙萨拉曼卡大学博士研究生邵伟航认为中国社会是由政府主导的“伞式社会”和民间主导的“蜂窝式社会”两部分结构组成,“伞式”与“蜂窝式”作为嵌入社会结构中的两大主体都在发挥着各自配置资源的能力以推动产业发展,二者之间并非是对立关系,也存在着并存与联结,所以应跳出经济学对政府和市场经济行为的单独解构,换一个角度从社会结构的整体观来看产业发展中“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之间的关系。

4.郝国强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郝国强从多学科视域下对广西非遗产业进行研究。郝国强教授结合自身研究历程,认为自己的研究经历了4个转变。从研究传统非遗,到共同体视阈下的非遗研究,到以文化资本的视角看待非遗,到结合新古典结构功能论去分析非遗产业。郝国强教授结合了大量案例讲述了这些研究经历的特点,也让众学者们透过这些转变看到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三、专题讨论

专题讨论环节分为4组,依次由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焯,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人类学系副教授舒萍, 山西财经大学科研部副部长、博士生导师闫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民族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邱运胜主持。

第一组

1、乔姗姗

贵州民族大学副教授乔姗姗认为产业集群的形成既与地方政府政策具有强相关性,又具有市场体制的运作特点。她以民营企业集聚的产业园区为分析对象,以产业园区为分析结构和外在情境,阐述政府的参与逻辑及其政治价值诉求对构建产业集群形成的助推效应。

2、卢玲

重庆大学硕士卢玲以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对立还是对话入手,从产业政策看百年榨菜变迁之路。卢玲认为在涪陵榨菜传承百年历史变迁中,“二元”结构推动着这一产业的壮大与完善,发展成为我国规模最大,最强辐射力,最大品牌知名度的榨菜传统支柱产业。

3、王军

泰国宣素那他皇家大学博士研究生王军讲述了临沂商城的发展轨迹,是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发展的具体产物,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并在新古典“机构一功能论指导下,用二元社会分析法,为临沂商城发展画像。

4、张莹姗

泰国宣素那他皇家大学博士研究生张莹姗认为伴随消费端的互联网化,产业端也必然会产生改变,在生产、经验、组织、营销等阶段都需要变革,而对于传统产业将是巨大挑战。张莹姗通过文献研究梳理藏区产业发展历程,再通过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结合,对藏区青年创业者现状进行观察,最后探讨和分析了互联网对藏区青年创业者的四个影响,即:运营模式互联网化、创业项目潮流化和公益化、创业者自发形成创业社群、创业者呈现年轻化趋势。

5、梁勤芳

泰国宣素那他皇家大学博士研究生梁勤芳,从传播学理论的角度对呼和浩特奶业的发展进行分析,以伊利、蒙牛为例子,结合二元社会理论,探讨伞式社会与蜂窝式社会力量推动奶业产业的发展的历程。

6、徐德信:

邵阳学院讲师徐德信基于工商人类学理论框架和“四层次分析法”,以社会调查和文献资料为基础,研究邵东打火机产业从地方小作坊到全球化产业的发展机制。研究发现:这一发展机制,是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家和产业工人四个层面社会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

王焯教授点评完第一组发言后,又提出5点建议与大家交流:一是希望大家在未来能够理清研究主体,二是要明确研究内容,三是要聚焦成功模式,四是要灵活运用研究方法,五是需要拓宽视野。未来的研究也期待大家朝着更加多元、深层的角度切入。

第二组

1、彭建斌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教授彭建斌认为历史人物故迹是历史人物在某一区域历史活动的轨迹,是一种应保护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种可开发利用的旅游文化资源。安龙古城中包括张锳、张之洞父子在内的历史人物故迹的存在,在“传统一现代”转型视角下,对静态的历史人物故迹的考察与动态的安龙古城旅游产业化发展结合起来进行思考,无论于学术研究,还是于产业发展而言,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2、雷潮

泰国宣素那他皇家大学博士研究生雷潮以茂名为例,基于新古典“结构-功能”论的分析思路,认为茂名在经济社会结构急剧变化的现实场域中,自身所拥有的独特文化遗产资源,不仅可以衍生新的社会功能及产业结构,还有着巨大的可持续发展潜力进而形成“文化资本”,这可能是茂名在此发展道路上呈现出的“中间形态”。

3、覃晓宁、刘彬彬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教授覃晓宁、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刘彬彬分析了民族音乐研究的存在问题,认为当下要走出“传统与现代”二元对立研究思路,走出现实社会中瑶族音乐“保护与利用”二元选择困境,换角度看待瑶族音乐文化“传统-现代”转型。瑶族音乐“传统-现代”转型并非只出现对立或趋同两种形态,还会出现并存、联结等两种连续或中间形态,即至少会出现对立、趋同、并存、联结等多种不同形态。

4、王红艳、张盛楠

内蒙古大学副教授王红艳、硕士研究生张盛楠以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文化遗产发展为例,探讨了该遗产最初发展由外部力量挖掘认定、进而由农业文化再培育、农业人才再形成、农业文化复兴以及新型农业经济的再创造,提出敖汉旱作农业文化系统由外部推力到内生性发展的历程,在新古典"结构-功能"论的分析框架下,对其转型进行分析并指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乡村振兴内生力的发展路径以及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内生性发展路径的意义。

5、袁建伟

绍兴文理学院商学院副教授袁建伟分享了自己目前刚写完的一本著作,以“中国文旅融合地方发展实践的商业人类学思考”为题与大家探讨。袁建伟教授认为文旅实践研究可以分为深度融合和高质量融合。深度融合方面包括旅游体验与文化获得和旅游创新与文化认同两个方面;高质量融合包括旅游变革与文化活力和旅游可持续与文化影响力。

6、陈姗姗

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陈姗姗认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讨论,要打破原有的本体研究和文化研究,将其放置于城市和乡镇的发展中进行新型功能的开发,实现价值最大化,使其以自足的方式立足于新时代。陈姗姗以民俗秧歌为例,对该地区民俗秧歌作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功能的开发进行分析和讨论,尝试探讨其被塑造为地方品牌、构建文化记忆和实现文旅融合产业发展的可能性。

舒萍教授根据第二组6位发言人所谈到的内容进行了简短回应。舒萍教授认为这6篇文章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应用的倾向,对现实问题十分关注。大家主要通过寻找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十分有意义。舒萍教授同时也强调人类学研究要跟现实的东西结合起来写到实处。

第三组

1、谢圣庚

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谢圣庚认为新中国的发展道路,并非西方话语体系中“西方中心观”和“中国中心观”的发展模式,而是基于“中国的中国观”提出的“双结构”发展模式。“双结构”以中国结构为主,以国际结构为辅,二者双向互动,推动着新中国从站起来到站稳。当前,“双结构”发展模式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相呼应,共同推动着中国经济社会行稳致远。以“中国的中国观”与西方话语体系进行对话,不仅有利于走出西方话语体系,还有利于建构中国学派,坚定“四个自信”。

2、曾丽

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曾丽以藏香产业为例,基于新古典“结构—功能”理论,从伞式和蜂窝式二元社会结构分析传统藏香业的历史变迁与发展。在社会结构转型下传统藏香业形成家庭式经济、集体经济、现代企业等多元经济形态,同时“蜂窝式社会”力量与“伞式社会”力量共同推动“藏香+”跨界融合,延长藏香产业链。由此,藏香业赋能地方经济与乡村振兴,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坚定文化自信具有积极意义。

3、蒋之敏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讲师蒋之敏选取欠发达地区的贵州涉农产业为分析对象,通过梳理其茶产业发展历程,从二元社会结构视角出发,就资源配置调节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角色变迁进行讨论,如何更好地为产业发展创造条件和可能性。

4、赵丽敏

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赵丽敏认为随着区域协作的深化,楚雄彝绣已走出本民族,走向世界。沪滇合作加强了区域性联动协作,推进了文化产业发展要素的东西部合作,实现了文化产业发展要素的优化配置,缩小了东西部经济差距,逐步形成了互促共赢、相辅相成的协调发展雏形。“沪滇一家、山海情深”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政治和制度优势,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搭建起楚雄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平台,积极推进了楚雄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5、韩坤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韩坤以“云南咖啡”为例,从消费视角来探讨云南咖啡产业品牌发展路径。首先回顾了咖啡消费从提神功能到品鉴活动的转变;其次讨论了与咖啡消费升级之下云南咖啡品牌的元素构成,又分析了云南咖啡企业建立品牌的探索,包括联结生产和消费、打造新场景等;最后,韩坤认为需要从云南特色文化和融入日常生活两方面发力建设云南咖啡品牌,需要企业之间联结发挥区域品牌的优势。

6、吴元元

泰国宣素那他皇家大学,博士研究生吴元元以贵州省工业第一大产业、遵义的传统支柱产业——白酒产业为例,从二元视角分析遵义市酱香白酒产业发展现状,以期对酱香白酒产业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随后,闫春教授对上述6位发言人的发言进行总结。闫春教授认为本组发言从研究的视角、研究的对象、理论基础、地域范围、研究的方法,结论、贡献方面都是各有特色。研究结论总体上共同的观点就是中国社会无论是在过去在今天还是在未来,伞式的结构和蜂窝式的结构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也希望各位老师、同学能够继续深挖理论,不断探索。

第四组

1、王兰

吉林师范大学副教授王兰以天津长芦汉沽盐场为例探讨了长芦汉沽盐场的生存之道:生存之道体现在“父爱式庇护”的伞式社会结构影响,更体现在内部的创新和改革,特别是近些年工业旅游的开展,活化了老字号文化资源,创造了“老字号消费时尚”,实现了“文工旅一体化”建设。

2、窦薇

云南农业大学讲师窦薇为大家介绍了大理湾桥镇古生村——云南乡村振兴中的生态宜居型典型示范村。窦薇认为古生村的发展离不开依托洱海保护,规划先行,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的理念。在古生村的乡村生态振兴在发展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经验与问题共现,窦薇基于此提出了问题和对策。

3、李少鹏

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李少鹏以阶段论的视角切入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村落的发展过程,对现阶段贵州省传统村落进行了分类,并运用新古典“结构—功能论”,对各种类型的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过程和影响力量做了分析,得出4个类型的3种发展方式。同时通过对影响传统村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三种力量的分析,认为在二元结构下,“伞式”与“蜂窝式”作为嵌入社会结构中的主体发挥着各自配置资源的能力以推动村落发展。

4、焦彩虹

泰国国立宣素那他皇家大学博士研究生焦彩虹认为IT行业竞争的核心不仅仅是科技与创新,更是人才的竞争。国内外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不断地创新绩效管理方法,改进绩效考核方案,KPI、六西格玛、末位淘汰制被广为采用。IT行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管理处于核心地位。如何做好IT行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成为亟待妥善解决的问题。

5、张蕾

广西警察学院,讲师张蕾基于二元社会结构以广西百色芒果产业为个例,深刻剖析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全过程中的推动力量,并根据分析百色芒果产业的发展模式为其他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6、熊海

云南民族大学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熊海基于对B站UP主成功经验的探讨,提出应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借力于大数据的诸多功能,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产业化,并与大数据产业深度融合,探索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路径。

邱运胜教授对第四组发言进行了总结,他认为总体而言,本组6位发言人都是在传统——现代的转型的视角下进行的探讨,研究的案例十分丰富,涵盖了对天津长芦汉沽盐场、大理湾桥镇古生村、贵州省传统村落、IT行业、广西百色芒果产业、B站UP主成功经验的探讨。大家视域开阔,讲述别开生面,有利于共同学习进步。

四、闭幕式

在会议闭幕式上,张继焦教授对各单位及参会人员表示感谢,并指出从参会单位来看,此次会议参会单位数量多:中国社科院、辽宁社科院,山东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重庆大学、内蒙古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西班牙萨拉曼卡大学、泰国宣素那他皇家大学等共有27个单位。从研究的范围来看,地域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黔东南、川渝、两广、山东、湖南、内蒙古、广东、陕西、西藏、云南等地区。从研究主题来说,主题丰富:涵盖茶业、咖啡产业、芒果产业、小米产业、盐业、奶业、榨菜产业、酱香型白酒产业、藏香产业、打火机产业、非遗产业化、乡村振兴、产业园区的孵化器、B站UP主以及互联网与青年创业等等。上述主题都与“传统-现代”转型密切相关,这也反映出人类学、民族学正经历着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过程,即中国式现代化。这也是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一种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