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专家让我30天成为单位一支笔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阿藜,因为《人生低谷逆流而上,两个月成功考公》我认识了很多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小伙伴,感恩在生命的长河里遇到你们。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已经上岸一年了,一年时间里阿藜成长很快,工作能力得到了领导同事的一致认可,先后在单位办公室和人事科承担主要工作,撰写主要领导的各类讲话稿、单位年鉴、工作总结等。
日常工作的部分文档
文章被省市多家媒体刊登,多次被上级领导抽调写文章并有调动意向。
跟省市纸媒编辑的投稿沟通
2021年年底被评为“平安建设先进个人”。多次被领导安排筹划举办单位大型活动,文艺汇演等。
2021年我全权负责的平安建设工作获得市委市政府表彰
小透明的我在知乎的回答被人转载到抖音,点赞超10万。在评论区有人留言:“系媒体工作者,大家别当真。”我回复他:“你这是直接把我的档案给改了哇,谢谢你对我文字能力的肯定,谢谢。”
2021年下半年我通过多轮筛选有幸成为考霸训练营的班长,在考霸训练营的工作得到了核聚老师的亲自指导和鼓励,认为阿藜成长很快。带班的过程中阿藜收获了很多学员的信任,跟她们成为了无话不谈,相互鼓励的好朋友。真的非常感谢大家。
现实中阿藜是在街头随处可见的路人,会为工作、领导劳心伤神,为自己的前程焦虑,为没有完成的学习计划怀疑自己,为几两碎银精打细算,被生活逼着向前无暇顾及其他,远远不是可以掌控生活的金刚芭比。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我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通过模仿专家,对标一流,在每一次的工作任务中磨炼自己的写作能力,迅速在新单位站住了脚跟,打开了局面,从机关一堆杂事中挣脱出来,成为了众人口中的“笔杆子”,为自己的发展争取了一席之地。同时厚积了写作的潜质,找到了一些人生乐趣。
一、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我是个喜欢看书的普通人
在此之前,我的写作经历除了求学阶段的基础练习、申论备考,就是之后在工作中必须的公文撰写,没有天赋也不算有基础。
学生期间我的作文水平还行,经常被老师当做范文在班里宣读,让我初步建立了一些写文章的信心,这得益于我的爱阅读爱听故事讲故事的习惯。
我爱好读书习惯的启蒙来自于童年里的一个小伙伴,比我高一年级,是爸爸朋友的女儿。我们从小在一起做游戏,但有那么一天我去找她,她在家里捧着一本书看,不想出去,让我等她看完,可是我等了很久她还是没有放下书的意思。百无聊赖的我就拿起她放在旁边的书开始看,竟然也看进去了。
这是我成长期的一个转折,我深刻的记得当时自己心境的转变,因为没人陪我玩儿,而不得不拿起书消磨时间,却意外的在读书中找到了乐趣。
很久以后我回忆起这个片段,很庆幸自己从小的习惯都是偏向于跟比自己大的孩子在一起玩,她们在成长过程中某个时间点的觉醒,带动了我。这或许也算某种程度的模仿和对标,跟能力强水平高的大孩子一起,潜移默化的就会受到一些积极的带动。
在她的影响下,后来做游戏的时间越来越短,一起看书的时间越来越长,疯玩的游戏慢慢变得索然无味,倒是书里的故事越来越吸引我,即便我一个人在家,只要有书,也不会觉得无聊,而是充满各种未知的乐趣。
书中的故事引发了我的思考,给了我很多智慧的启迪,书里的人物为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一些天然的好胜心也让我收敛了贪玩的心,希望在学习上能更胜一筹。
记得小时候学校经常布置一道作文题,题目是“我最爱的 ”,如果在课间跟小伙伴们聊天的时候讨论这个话题,每个人都能叽叽喳喳的说出来很多:自己喜欢的老师啊,明星啊,玩具啊,甚至一道菜,各个眉飞色舞,恨不得上课铃响了还意犹未尽。可一到写作文,就开始咬笔头,要么把以前写过的话题再拿出来炒冷饭,要么绞尽脑汁憋出来两行字,自己都不好意思交给老师。
虽说小时候成绩不差,但我也面临同样的苦恼,别的作业都还好,一想到要写作文就开始不由自主的磨蹭,一会儿摸摸这个,一会儿摸摸那个,一会儿要去上个厕所,一会儿想吃点儿东西,总到不了写作文的正题上。脑子空空,什么也想不起来,每当这时,我都特别想要一个哆啦A梦的记忆面包,在每次写作文的之前吃上一片。
童年时代的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愿望呢?
还好的是我的上进心比较强,虽然写得痛苦,但因为想写好,也想被老师当做范文。我尽可能多的回忆自己最爱的一个人或者一件事,回忆事情的发生的原因、环境,其中的人物,自己的心理活动,当时的冲突,最后解决的办法和效果,自己经过这件事后的收获等等,一边问自己这些问题,一边自问自答的把答案组合成一篇文章,好像也还像那么回事,很多的时候的作文分数还可以。课余时间我会通过阅读作文书,拓展自己的思路,从中学习写作的方法和技巧,积累了很多素材,也开阔了眼界。
作文书里的范文总是让我佩服不已,是我提升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每一篇范文就像一则故事,作者对我把自己的经历想法娓娓道来,就像一个朋友在跟我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趣事。我非常喜欢这种感觉。
明明我也有过跟他们类似的经历,即便是很小的事情,可范文的句子优美,逻辑顺畅,语言活泼,读完画面感非常强,一下子就有很深的印象。有些例子,我看过几遍就记住了,下一次碰到同样话题的作文,我借鉴为自己的例子,一下子就给作文增色不少,老师的夸奖也让我提升了信心,越发喜欢写作文。
信心的提升带来的学习兴趣的提升是相互促进的,我越发喜欢读书,喜欢写作文,形成了正向循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求学期间我的语文成绩一直不错,高中三年都担任语文课代表,高考语文成绩是128分,中规中矩的分数,但这是我学起来最轻松花费力气最小的学科。
虽然喜欢看书,但我并没有选择文科,而是选择了更容易就业的理科。现在回过头看,这种说法未必能站住脚。但理科学习的锻炼让思维更加缜密和理性,我从来没有后悔过这个选择。
因为工作原因,我在非常长的一段时间里完全没有写作经历,工作用不上,自然没有提笔的动力。依旧喜欢读书,但多数是源于工作需要的专业书,其次就是凭兴趣读的人物传记,热销榜的推荐,或者文学大家的书。很杂,有收获,但更多的是粗浅零碎的记忆。
如果你问我读过什么书,我可以一口气列举出蛮多,但对自己实质性的提升完全没有。很大程度上,我只是用读书消磨时间,这比较符合一个爱学习的文艺青年的形象,但现在的我回头去审视过去,有种深深的暴殄天物的感觉。可以毫不留情的说,我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当然也包括潜在的各种机会和人生的可能。这是在我系统学习了考霸训练营的课程,对自己过去的经历进行深刻反思和认真总结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当然也是最残酷的现实。
开卷有益,读书是为了进步,但并没有让我有明显的提升。从书里我汲取了一些养分,激起了一些动力,学会了一些方法,但并没有对我的人生产生什么改变。曾经我以为是自己读的书不够多,因为经常会有很多声音告诉我,各路牛人一年读几十本书,而我少得可怜,在大佬面前瑟瑟发抖,根本不好意思提自己喜欢读书。
二、费曼的超级阅读法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后来我有幸拜读了核聚老师公众号的文章《凡是把一本书读100遍的人,没有一个人不成大器》,脑子一下子懵了,我甚至无法掩饰自己的震惊,一口气把文章读了三遍。这彻底颠覆了我从小到大的认知。我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式的阅读,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以家里拥有一整墙书柜的书为傲,一直觉得自己勉强算个半瓶水的读书人。但从来没想过需要有这么一种读书的深度,需要把一本书读100遍。文章中的例子让我确信这个“100”绝对不是一个表示概数的形容词,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量词,如果想要对一本书的理解达到一定的深度,必须要读够100遍。
在此之前我买过的任何一本书,即便是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人物传记类或者为通过考试不得不读的专业类书籍,我都没有读超过三遍,一本也没有。读到第三遍的时候我俨然觉得这本书的价值已发挥完了,已经学好了。书柜里随手抽出的任何一本书,我都不能完整明确的说出其中的细节,只有一些久远的模糊的印象。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自以为是的读书,完全是在作秀。没有变成我的行动指南,浪费了作者的心血,也浪费了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
费曼的超级阅读法深刻的改变了我的认知。原话只有一句:你从头读,尽量往下读,直到你一窍不通时,再从头开始,这样坚持往下读,直到你完全读懂为止。
我冷汗涔涔,看着书架上的书,仿佛蓦然看到了自己和人生路上无数把我甩在后面的同学、同事的分野,差距就是这样被拉开的,而这么多年,我完全不曾发现。
我几乎是马上就刻意改变了自己的读书习惯,效果立竿见影。通过认真的研读,我第一次发现原来作者并不是只是在跟我讲故事,而是在述说人生,我第一次感受到文字带来的苍凉感,仿佛触碰到了作者的灵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从小念到大的名言不再是一种劝诫,更像是一种感悟。我不再囫囵吞枣,追求数量,而是把过去的书拿出来一读再读,感觉历久弥新。很大程度上,费曼的超级阅读法也加深了我对很多事物的认知,开始透过现象看本质。
三、找准方向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然后就是决定命运的公务员考试,申论的备考方法我跟很多小伙伴都讲过,看到很多小伙伴取得了效果,我为她们感到开心。
在工作中我很快发现短期内对于申论的突破在应付工作中捉襟见肘。申论的材料虽然话题五花八门,但出题人对材料编排非常用心,措辞很严谨,逻辑也非常清晰,如果见识的申论题目比较多,就会发现问题和答案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而工作遇到的情况就复杂的多。刚进单位,我被分配到办公室,都说办公室最锻炼人,离领导最近,提拔最快。我还没来得及开心,就碰到领导要求写单位年鉴,我先去各股室收集了去年的工作总结,又参照了以前的年鉴格式,很快交差,领导对我的工作表示满意。但我对自己是不满意的,我只是完成了任务,但没有出彩,在任何岗位上,缺乏核心价值对职业生涯都是非常不利的。
这里先交代一下背景,我是大龄考公,虽然在湖北,但工作地点不是自己的家乡,而是一个离家很远的县级市。过去的工作能力、人际交往经验可以迁移,但人脉关系是从零开始。我认真谋划过自己的未来,在公务员队伍里,年龄已经到了招录的最高限,坦白的说几乎没有任何政治前途可言,但就我个人的人生来讲,我一直认为单位并不能决定自己的人生,命由己造,如果把自己的命运交给领导,违背本心去维持各路关系,我做不来。我更愿意用工作实力说话,用实力全面碾压。思考之后我有意开始寻找和培养自己的核心价值。
到单位不久我发现一个现象,在公文写作这块常年缺人,普遍被认为难学难写,是块烫手山芋,都是你推我我推你,没人愿意接。即便被领导抓壮丁硬安排下来,心里也是一百个不乐意,写作质量不高,只能算是应付差事。一个半年工作总结,跟各股室要素材比要命还难,日常工作做了很多,但落实到纸面上就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有些不会用电脑的老同事,干巴巴的在稿纸上写上几条,就是半年的总结。作为最后的执笔者,素材就两句话,工作没有亲历,写起来着实犯难。为了把总结写详实,我逮住各股室股长刨根问底,沟通中记录工作的数据、进度、困难、意义,很是费了一番周折。
四、模仿专家让我迅速立足成为单位一支笔
如果说以前我对连篇累牍的公文有一丝抗拒的话,那么当写公文成了我的饭碗,我就必须硬着头皮,不能上也得上了。不是没有想过向前辈请教,但实际工作中,真心愿意提携后辈的领导可遇不可求,于是,我把目光投向了市面上公文大家出的书上。
通过读书,我发现公文并不是简单古板没有生气的八股文,而是可以写得很生动,很详实,饱含深情,还催人奋进。高水平的公文,能激发出读者很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个地区发展的最开始,先是一群领导者的思想碰撞,然后变成纸面上的一份份文件,层层传达,落地实施,最后推动崛起。
中国历代的文职官员被称作“刀笔吏”,这个词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更详细一点则要追溯到青铜时代的一种器物——“削”。古人用简牍写书时,出现错误,就用刀削掉,所以古代的读书人及政客常常随身带着刀和笔,以便随时修改。宋元以后,人们又将讼师幕僚称作“刀笔吏”,因为他们深谙法律规则,文笔犀利,用笔如刀。“刀笔吏”通过如刀之笔的操纵,使许多案件乾坤陡转,或无中生有,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想想自己虽然只是微不足道的“刀笔吏”,但执笔的公文,既贯彻了上级指示精神,又呈现了对工作的思考,既有个人的人生际遇,更融入了弘大的历史背景,每每想到这里,我总是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我在公文写作上受益最多的一本书是谢亦森的《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市面上关于公文写作的书非常多,之所以买这本书是因为作者的人生经历深深的感动了我。谢老师是农家子弟,凭着自己的努力,在写作方面深耕,用了整整38年,从检察院干部到正部级官员,以自己的真实稿件出书。
实事求是的讲我并没有当官的想法,但想把文章写好,以本事在单位立足,将来会不会被重用,是领导考虑的事。谢老师的书让我感觉到努力是有用的,方向也是明确的。
我坚定了以公文写作为突破口的信念。工作之余就看这本书,认真的琢磨,思考段落的布局,遣词造句的写法,行文用笔的逻辑,在书上圈圈点点,反反复复看了很多遍。我知道,办公室的工作繁杂琐碎,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想要把工作做出亮点和新意很难,而只要能成为单位的笔杆子,就能迅速打开局面,不仅能很快了解单位的全面工作,而且也能成为领导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写作能力该怎么突破呢?经过多次考霸训练营学习方法的检验,我显然是心里不慌了,不仅不慌,还胸有成竹。
我清楚的知道,无论写的多么好的文章,都是从写一篇最简单的文章开始的,只要能写出一篇文章,那我就有成为大师的潜质。而想要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最高效的方法就是模仿。
有一个概念是“学习机器”,这个概念是顶级思想家查理·芒格提出来的,他说:“我不断地看到有些人在生活中越过越好,他们不是最聪明的,甚至不是最勤奋的,但他们是学习机器,他们每天夜里睡觉时都比那天早晨聪明一点点。”
我为了突破写作能力,把自己变成了“写作机器”,从每一次的工作任务开始,模仿谢老师,模仿政府工作报告。
模仿政府工作报告是我自己的思考,每逢开年,每个地区的政府都会在官网公布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这是政府对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和对当年工作任务的分解,代表了公文写作的方向,是水平比较高的公文,是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现状和方向的重要途径,完全不用麻烦同事。我下载并打印下来,不仅全文学习写作方法,还对涉及本单位业务的部分认真研读。仅仅是肢解了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我就很快确立了自己的写作框架,迅速拉开了跟单位同事的差距。
这种差距不单是写作上的差距,因为我研究了学习了,其他同事排斥公文写作,很明显这种差距非常容易拉开,也必然会拉开。更重要的是拉开了眼界上的差距,我不再局限于自己工作的局部,而是凡事站在全市大局上看待工作和问题,拥有了全局性的战略眼光。
写作能力在一次次的工作中被运用,被检验,被提升。每一次领导布置的工作任务,都是我写作能力的一次体现。先确定框架,确定行文摆布,成绩列一二三几点,谈几个方面,每方面重点谈一个方向,然后问题列一二三几点,每个问题明确出一个主题,接下来问题解决办法谈几点,针对前面的问题,拟订对应的方案,最后请求上级解决的问题及建议等等。
可以说,无论来任何需要落笔的工作任务,在我还没有提笔之前,框架就已经在脑海里形成了,我需要做的,只是寻找素材或者解决途径。这大大节约了我的思考时间,甚至在脑海里开始了各种政策的碰撞,我开始深刻理解四好农村路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深刻体悟到交通强国和交通强市不止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迅速拉动当地经济的火车头。整篇文章的骨架确立下来,层次清晰,逻辑完整,重点突出的文章就呼之欲出了。接下里就是找素材,填充内容,这个过程同样遵循写作的逻辑,大层次里套小层次,小层次里有现象、对策、数据、方法具体阐释。最终定稿交给领导审核。绝大多数的时候,我写的文章都能一次性过关,少数需要修改的内容也非常少,基本是我不清楚的工作细化。
领导对我的工作很满意,觉得我上手很快,开始慢慢交给我一些更重要的工作。
除了工作总结,还有一类很重要的文体是领导讲话,它对写作的要求更高,内容指向性和实效性都很强,运用的场合相对灵活,但我也没有怵头。
模仿是最高效的学习方法,我一直在贯彻这一基本原则。只要我不懂不会的,第一时间找专家,然后就开始模仿和对标。
我一直在模仿谢老师的写作手法,对工作的思考深度,行文用笔等等。有大师开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撰写的领导讲话一出手就有大家风度,第一次就镇住了领导。我记得第一次给领导交的大稿子是写全市交通系统党建工作汇报,让我跟单位另一个在办公室工作了好几年的同事一起写,大概是摸底的意思。我盘点了当年的党建重点工作、举办的活动、跟交通重点业务工作相结合,迅速成稿。交上去之后,在一次班子会议中局长当众表扬了我,认为我写的深度和高度都达到了一定水平,副局长当天找到我想引荐我去政府办。但我考虑到政府办加班加点比较多,自己气血不足,婉拒了领导的好意。
接下来是工会主席在农村公路养护中心成立时的讲话,对于我从未接触过的领域,手里拿着一份《农村公路养护中心成立的批复》,我开始想象自己就是工会主席,在两个百年交汇之际,几个交管站(所)合并成农村公路养护中心,作为分管领导,对新单位的成立有要求,有鼓励,有希望,权利更集中,有角色的转变,有责任的压实,我祝贺它,也希望新单位能为交通事业贡献新的力量。仅仅半天时间,我交上了一篇质量上乘的讲话稿,工会主席表示非常满意,局长又一次对我刮目相看。
大概一个月的时间,我彻底摆脱了单位新人的形象,经手的工作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重要,迅速从办公室上传下达的杂事中解脱出来,有了更多做重点工作和亮眼工作的机会,成了办公室的笔杆子,顶梁柱。
五、看透本质,公文写作是一场搭建思想积木的游戏
这并不是我的终极目标,在小范围内获得认可,并不是一件难事,公文的套路一旦学会,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套用,可以说是百试百灵。在单位立足,我已经做到了,但文章写的好不好,公文水平高不高,我不敢打包票。有一个很残酷的事实是,文章质量高低,很多时候取决于领导口味,对领导的口味就是好,不对领导的口味就是不好。虽然暂时的情况是领导对我的写作水平是赞许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真实的写作能力过硬,大部分只是源于对新人的鼓励和局里缺人的现状。
为了进一步提升写作能力,真正把水平提升到一个高度,我把目光投向了新闻稿。这一次,我瞄准了省级刊物,从省级官媒中跟单位业务相关的新闻稿入手,进行学习模仿。
学习的核心算法是:学会一个,知道怎么学会的,学会下一个。
在新闻稿的编辑上,我几乎没花什么力气,甚至是更快的摸到了门路。报纸上的例子比比皆是,抓住一个进行仿写。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意义,像搭建积木一样搭建文章的骨架。因为有前期公文打底,我几乎是在确定方向的同时就开始连续在多家纸媒上发表文章,一下子惊呆了单位里的领导同事,进一步坐实了“笔杆子”的地位。
所有人都以为我会有一个工作的适应期,但因为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也找准了工作的突破点,仅仅一个月的时间,我就在单位确立了“一支笔”的形象,关于我接受能力强、公文底子厚等等评价开始深入人心。
因为名字频频在官媒出现,上级领导很快注意到了我,分管我局的纪检监察组组长直接跟单位联系,邀请我参与撰写纪委的调研文章。又是第一次就看出水平,文章一次性过关,领导非常满意。几次工作任务任务下来,纪检监察组组长打算向单位要人,并征求我的意见。考虑到年龄、身体等各种因素,鉴于纪委也是非常忙碌的单位,我又一次婉拒了领导的好意。
这对我仕途有什么影响我没有考虑过,认真对待工作只是我的本心。我考公的初心就是希望工作不要太累,有足够的休息和娱乐的时间,把身体养得棒棒的,心情愉快的面对生活。政治前途对我来说,有则有,没有也没有关系。职位的天花板显而易见,但人生的天花板却永不设限,我一直认为人生理想的实现一定不会仅仅限于工作。
六、学习之路永无止境,做好每件事是磨炼也是修行
通过模仿专家,我的公文之路非常顺畅,让我有了进一步在写作上有所建树的想法,并不是要写书成为作家,而是希望能写出一点温暖人心、给人启迪的文字,跟小伙伴们分享一些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和更多灵魂相似的小伙伴相遇。
阿藜就制定了一年的计划,人生的路上会遇到什么,我已经很少去想这种玄之又玄的话题,玉汝于成,功不唐捐。踏实学习,认真工作,关爱他人,打磨人生质地,在于每天在做的每一件小事。
而此刻,就是最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