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 · 书香中国】天检篇(六)

频道:游戏攻略 日期: 浏览:

章凌闻风文章_给我看一下湿地公园的图片_一看就湿地文章全章

夏日随笔

今年的雨季似乎格外的短暂,偶尔的几场雨也是来去匆匆,乌云被太阳催促着赶紧散场,提前将天空的舞台给了暑季,没有尝够“初夏雨淋浪,檐声绕四廊”的喜悦,让人不禁想念起往年入夏时“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清凉快活。

“绿树阴浓夏日长”。夏日拉长了白昼的尺度,走在下班路上,依然能看到撑着遮阳伞和披着防晒衣过往的身影,不同于戴望舒雨巷诗中撑着油纸伞的姑娘的悠然驻足,流火似是烧穿了脚底,催着行人赶路,若是能寻得一两处树荫的遮蔽,步伐便能够轻快许多。

等到烈阳下山以后,才正是大家出来纳凉活动的时候,或是三五好友相约散步锻炼,或是父母携孩子出来嬉玩。公园和广场为人们提供了休憩、文化娱乐的场所,有时能看到小公园里搭起的戏班子,围坐满了戏迷,老人们怡然自得地品味着唱戏人的腔调,小孩子张大了眼睛好奇地望着表演者身上绚丽的戏服。如今的广场上,你已经很难看到一块较大而完整的空地了,每天傍晚时分,广场便会迎来一群载歌载舞的客人。跳广场舞不仅成为了人们的运动生活方式,也为城市增添了一道道生动的景色。晚间八九点的小城,并不会让人感觉到寂寞,反而散发着一股充满生机活力的气息。

人们对自然的喜爱比对钢铁森林要浓厚得多,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构筑了小城的“精神骨架”。新公园建成的消息传得很快,“天长地久文化园”开放之初便成为了小城新晋“网红”打卡地,人声鼎沸的场面一点不输吾悦广场开业。相较于红草湖湿地公园、奥林匹克健康公园的主题不同,文化园更突出“文化”这个主题,从入园处千盏灯笼的华灯初上、古色古香的东西华市,到沙场点兵的广袤草地,将千秋天长的历史融入其中,让人享受自然乐趣之时,也产生探索了解历史过往的兴趣。虽没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童趣,却也是个老少咸宜的好去处。

散步回到家已经过了十点,小区也渐渐安静了下来,依稀能听到传来三两声婴孩的哭啼声、家长辅导作业的训斥声,花坛苗圃中的虫鸣蝉叫显得愈发悠长了起来,心思也随之慢慢沉淀。若是在乡下老家,夏天的傍晚应是坐在柴门庭院,看着袅袅炊烟,听着汪汪犬吠,守着流年,对于生活多一分安然与期待。

夏日漫长,在这个万物欣欣向荣、充满活力的季节,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期待,送凉风入梦,听雨打芭蕉,以更好的自己迎接更好的明天。

章凌闻风文章_给我看一下湿地公园的图片_一看就湿地文章全章

(政治部 詹庆文)

赓续风雅三千年

徜徉于灿若星河的诗海,去探寻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穿越近三千年的时间经纬,怀着朝圣的心情与《诗经》相遇。它不仅仅是一部文学巨作,更是一种文化信仰和传承纽带,它让每一个中国人有了显而不露的诗心。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的确,以我观之,不读《诗经》,无以知中华,不足言传承。

细品《诗经》,你能深刻体会到风、雅、颂三大章所传递的生活之真、典范之美、伦理之善。在这里,你能真切感受到先民之生活、历史的痕迹,十五国风光乃至那些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家国情怀,都在书中静静地等你来翻阅。对《诗经》的偏爱,源自于它“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能够以最朴素的语言表达我们最美好、最真实的情感。通过《诗经》,你可以认识形形色色的人,可以是杀伐疆场的将士,可以是远方思乡的游子,也可以是田间劳作的农民,他们都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表达着人生百态。三千年后的今天,我们每个人内心的风雅、含蓄和浪漫,人们对情义、对生活、对人生的追求,都能够在《诗经》里找到答案。闲暇之余,随便挑几句读来,都是美得不可方物。

表达思慕之情,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提到季节变换,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描写兄弟情深,有“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讲述君子德行,有“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抒发卫国豪情,则有“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

我深以为,《诗经》是中华诗词文化的一条母亲河,我们与三千年前华夏先民们都住在这条河边,共饮一河水,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在上游,我们在下游。读《诗经》最大的感悟,就是生活处处皆可为诗,不论快乐、悲伤、劳动、清苦或是不幸,都能够成为诗歌创作最为原始的素材。“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就是对《诗经》文风的最好传承。

如果你觉得生活无趣,那么去读《诗经》吧,在这里有华夏先民的血泪艰辛,有炎黄子孙的勤劳智慧,更有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读懂《诗经》,你才能真正领会,那赓续了三千年的风雅究竟有多美。

一看就湿地文章全章_给我看一下湿地公园的图片_章凌闻风文章

(第三检察部 朱旭强)

我的故事

每每听到嘹亮的国歌在耳边响起,总是心潮澎湃,我的心中泛起的那一丝丝涟漪,把我荡进了那温暖的回忆……

外公的红军路

在我的记忆中,外公快九十岁了,还精神矍铄,牙口很好,每顿饭都要喝个二两小酒。外公是个老红军,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外公给我们讲红军的故事。外公小时候家里特别的穷,十几岁就去给地主家当长工。后来,外公加入了红军队伍,参加过渡江战役,印象最深的,也是外公跟我们提起最多次的就是在一次战役中,有一个小战士舍身取义,替当时担任连长的外公挡了一枪,自己却牺牲了,每每讲到这里,外公总是会停顿一会儿,陷入沉思。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是惊讶的,那个年代的人们是多么的单纯和淳朴,为了国家,为了自己的战友真的可以毫不犹豫的挺身而出,哪怕是牺牲自己的性命,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一代学习!

父亲的自行车后座

提起父亲,总禁不住会泪眼模糊……十几年前,又是像现在这样的一个金秋时节,也是家里最忙的时候,那时候没有收割机,全是靠人工收割麦子,父亲佝偻着身子,一双黄球鞋,一身蓝布衣服,父亲和母亲起早贪黑地在地里忙着,初中放假回家的我也忙着帮家里洗衣做饭,那会儿学校在镇上,我都是住校,周末回家。虽然家里很忙,但是仍清楚记得那个周日的午后,父亲骑着他的二八大杠自行车载着我回学校,学校离我们家有十几里路,父亲就这么在石子路上一路载着我,遇到上坡,他也默默吃力地踩着,从不叫我下车。父亲语重心长地跟我说,一定要好好念书,读书是我们这样的家庭最好的出路,如果不念书,就和他们一样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干农活……快到学校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石油处,父亲激动地跟我说,“看!像他们,在石油处工作的人,他们工作多舒服,他们就是有用的人,以后你要成为他们那样的人,不能跟我一样!”也许,当时在父亲的眼里,石油处的那份工作就是一份了不起的工作。父亲不知道十几年过去了,我们国家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我们家从茅草房变成了楼房,摩托车、电瓶车甚至于小汽车满大街都是,您的女儿也听您的话好好念书,考上了大学,现在有了一份还不错的工作。可是,我又是多么想回到多年前的那个午后,你骑着车,我坐在你的自行车后座,阳光照在我的脸上,我依偎着你,听着你的谆谆教导……

我的成长故事

上小学时,印象最深刻的是每次放晚学,校长会让还没交学费的同学留下,我那时就会觉得丢人,也会回去问父母,父母总是说让校长再缓缓,等收麦子或者收稻子的时候再给学费……有时候想,如果当年自己不那么坚持要上学,不那么努力争取,或许我也不是现在的自己。就这样我凭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学校对我学费的减免,老师对我的呵护一路走来,我才能念到大学,记得高中毕业那年,由于我考取的是一本院校,又属于家庭贫困学生,按照当时的政策,学校、政府、体彩都对我给予了物质奖励,我一共拿到了九千元,所以大学第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我没有让家里出,之后我靠着勤工俭学、学校奖学金,还有助学贷款,顺利的上完了四年大学。大学毕业后,想过去大城市闯荡,孤身一人来到上海,跑招聘会、网投简历……穿梭在上海的地铁站里,有时一个面试,路上的时间就要一个多小时,住过工棚,看过上海凌晨的火车站,曾经坚定的以为不在上海留下自己的脚印,就不回去,以为这是一种潇洒,是一种勇气!可是,某一天,当我坐在车里,看着这座城市纷纷扰扰的人群,突然明白,上海很大,大到没有一个地方属于我!那一年,正当我曾经要闯荡的决心慢慢快要被击败的时候,我收到了大学生村官的面试通知,可能经历了挫折和打击,自己的心才会慢慢沉淀下来,知道自己更想要的是什么,我顺利的通过了面试,选择了一个离家很近的村工作,每天骑着自行车惬意的上下班,我本以为这样的生活会经历一段时间,后来没过几个月,我又很快通过省考进入了现在的单位,一晃进院快十年了,在这里工作、成长,未来我会好好经营我的小家,培养好我的两个孩子,更会积极、乐观、向上的工作,在我们检察院这个大家庭里不断成长和自我完善!

我们在渐渐的长大,他们在渐渐的老去,有些人和事的记忆在渐渐模糊,记忆总是美好的……

给我看一下湿地公园的图片_章凌闻风文章_一看就湿地文章全章

(第一检察部 吴霞)

人间有味是清欢

从我们的祖先开始烹制食物到今天我们从分子层面改变食物,人类与食物的关系很明显与其他动物和食物的关系不一样。人类与食物的紧密联系。一部分来自我们的大脑,对食物有强烈的渴望使寻找食物成为当务之急。但是对于人类来说,它似乎走得更远。小当家在剧中多次提到他母亲对他的影响,以及纪录片《主厨的餐桌》中很多主厨都提及家庭对他们的影响、以及他们想传递这种情感给其他人。食物对人类而言,到底是什么?

食物是爱。我们不仅使用食物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且还表现出与他人的情感联系。母亲每天为我们准备三餐,去好朋友家串门,他们也会提前准备丰富的食物,多数还特意起大早买菜。饮食是我们表达爱的一种方式。邀请伴侣一起做饭、为朋友带去好吃的、当一个最好的朋友失恋时,我们会带去甜食。这都是我们在通过食物表达爱。

食物是记忆。因为我们在分享食物的时候有情感伴随,所以它也将成为我们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当人们身体的感觉和情感体验相联系的时候,可以更轻松,更清晰地回忆。所以,当我们使用五感的时候,我们会产生更强的记忆力。难怪那么多的记忆是和食物有关。也许这是与亲朋好友共享一顿美餐的记忆,或者只是回想起冬天在工作过的全椒的街边店里所吃的一碗羊肉面。食物具有激活多种感官的能力——嗅觉、视觉和味觉,它们帮助我们记住生活中一些最有意义和最神奇的时刻。

食物是归属感。人类一直非常重视归属感。最初,能够将某人识别为属于一个小组或另一个小组是安全和保障的问题。“他们是朋友还是敌人”的问题并不依赖于个人,而是他们作为群体的一部分的身份。移民也经常使用食物作为保持其文化身份的一种手段。无论是学习上一辈留下的食谱、还是在世界各地迁移并仍然保留自己种族的食谱,人们总是在利用食物给自己带来归属感。

食物是联系和理解。虽然饮食文化通常被用来将我们分为不同的群体,但它也可以将人类联系起来。想一想,在人类历史上,独自吃饭从来都不是正常的事情。也许猎人会独自一人在森林里时吃点零食,但饭菜总是共享的。家人和朋友会聚在一起吃饭。从婚礼到葬礼,所有重大的社会活动似乎都包括食物。如今,随着技术和工业文化创造出与外界隔绝的方式,一个人吃饭变得更加普遍,但即使如此,人们仍在寻找其他人可以与之共进晚餐。第一次约会时,最可能的情况是什么?吃饭。如果不是这样,那么至少喝一杯咖啡或饮料。油画描绘的幸福家庭似乎总是坐在餐桌旁。即使在商业世界中,也可以通过咖啡或商务会议午餐建立联系。这种联系也创造了尊重和理解。正如美食作家詹姆斯·比尔德所说:“食物是我们的共同点,是一种普遍的体验。”因为地域、宗教等等,世界各地吃的食物都大不相同,但是我们与食物之间的联系以及饮食行为是我们所有人的共同点。这种普遍性给我们创造了一个真正相互理解的机会。一位母亲在喂养孩子的时候,世界的另一端,同时也有千千万万的母亲在喂养他的孩子,当想到这点,这位母亲就可以与其他母亲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在各种文化中我们都能看到这一点:使用食物来巩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当人们聚在一起吃食物时,他们可以更好地相互沟通,这意味着一个家庭试图建立更好的理解纽带,还是意味着敌人试图建立新的和平。

食物是传承与创造。传承下来的家庭食谱中有一种美。世代相传,将我们与我们的遗产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尊重和承认我们个人成长的方式以及祖先所经历的一切。但是,与此同时,人类饮食文化始终代表着进步和变化。从远古煮熟食物到当今顶级饭店的分子料理,食物始终展现出人类的想象力。想一想,如果没有西红柿,意大利美食会怎样?然而,这种关键成分只是几百年前才引入欧洲的。食物既是营养来源又是艺术的表现。未来,我们将继续发挥自己的思想和能力,用食物去丰富和改善生活。

一看就湿地文章全章_给我看一下湿地公园的图片_章凌闻风文章

(第一检察部 桑源)

荷花

风带着夏日炎热的气息,缓缓袭来,吹得这满园的荷花娇艳欲滴。周末我路过乡间的小路,偶然间看见这一湖的绿色,在铺天盖地的翡翠叶中,有那么些荷花亭亭玉立,那花骨朵儿,脱离纷杂吵闹的地方,在一个角落里,躲在荷叶的身后,不愿露出自己娇羞的脸,但她也在角落默默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味,令人心旷神怡。我走近一看,一朵朵荷花像一位位穿着彩裙的少女,娇艳无比,衬得荷叶更加美丽。

夏日无论是荷花、还是荷叶,都是美丽的使者。池塘里朵朵荷花竞相开放,千姿百态。“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一句是对荷花的真实写照,此时此刻我似乎能感受到杨万里对朵朵荷花的喜爱。

在火一样的夏天里,只有荷花,顶着烈日怒放;在冰冷的水塘里,只有荷花在水中深藏;在水中污浊的泥土里,只有荷花扎根而不受污染;在收获喜悦的日子里,只有荷花把莲子献上。荷花,花中君子也。她正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她无私,无私的在为我们奉献。的确,荷花本身出在满是淤泥的泥塘中,但当她生出来的时候,浑身上下却是清清白白,没有一点污渍,像一个水上仙子。《楚辞·离骚》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李白有“清水出芙蓉”之名句,赞美荷花的高洁,因而荷花被称为“花中君子”。

荷花正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做人也要有正气,心中才有底气,要做正派和正气的人才能顶天立地,所谓正气是指说话气足,做事行正道,坚持正见,不因外界诱惑而行猥琐之事,要有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勇气。正如苏东坡词中所说:“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每一名检察人都应当履行检察职能,弘扬社会正气,用正气写就检察人生。

一看就湿地文章全章_章凌闻风文章_给我看一下湿地公园的图片

(第一检察部 陈九龙)

给我看一下湿地公园的图片_章凌闻风文章_一看就湿地文章全章

滁州市检察院专职检委喻尊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