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中国精神文化大典》中文翻译工程”中期检查情况
一、研究进展情况
① 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本项目的研究工作是把俄罗斯6卷本的《中国精神文化大典》译成中文。2012年11月开题会后,课题组即公布了“翻译细则”(第一稿),6个子项目组(6卷)的57名课题组成员即开始试译工作。2013年7月26-27日举行第二次课题子项目负责人及相关专家会议,会议上对翻译的样稿展开了分析,并讨论了翻译细则。会后公布了“翻译细则”(第二稿)。
目前各卷已完成的翻译初稿的字数为:
第一卷《哲学卷》:45万字;
第二卷《神话·宗教卷》:33.4万字
第三卷《文学·语言与文字卷》:21万字
第四卷《历史思想·政治与法律文化卷》:9.5万字
第五卷《科学·技术·军事思想·卫生·教育卷》: 52.7万字
第六卷《艺术卷》:7.25万字
② 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调研数据整理运用、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学术会议、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等)
a. 调研数据整理运用、文献资料收集整理
根据招标书提出的“先学后译”法,各卷翻译组搜集本卷所针对研究的中国文化的相关书籍,比如第二卷《神话?宗教卷》已经搜集到有关中国神话、中国宗教的中俄文书籍有: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的“二十世纪中国民俗经典”中的《神话卷》、钟敬文的主编6卷本的“中国民俗史”系列、В.Васильев.Религии Востока(1872)( В.瓦西里耶夫《东方宗教》,1872年)、Л.Васильев.Культы религии драдиции в Китае(1970) (Л.瓦西里耶夫《中国传统宗教崇拜》, 1970年)、К.Крымский.Изложение сущности кофцианского учения(1913)( К.克雷姆斯基《儒学精要》,1913年)、Чтимая книга.пер.,прим.,продисл.В.Майорова(2014)(《尚书俄译本》В.麦奥罗夫翻译、注释、作序,2014年)、Е.Торчинов.Введение в буддизм(2013)(Е.托尔钦诺夫《佛教导论》,2013年)、Е.Торчинов.Даосизм.Опыт историческо-религиоведческого описания(1993)( Е.托尔钦诺夫《道教?历史宗教学概论》,1993年)、Дао дэ цзин.Прозорический перевод А.Лукьянов.Поэтический перевод В.Абраменко(2008)(《道德经俄译本》,А. 卢基扬诺夫直译、В.阿勃拉缅科诗译,2008年)、Юань Ке.Мифы древнего Китая(1987)(袁珂《中国古代神话》,1987)等。
第四卷《历史思想?政治与法律文化卷》卷分别给本卷的翻译人员购买《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历史卷》、《政治卷》和《法学卷》等图书。第五卷《科学?技术?军事思想?卫生?教育卷》已经搜集到М.Ермаков.Магия Китая.Введение в традиционнонные науки и практики(2008)( М.叶尔玛科夫《中国术数引论》,2008年)、Е.Сбитнев.Полная эциклопедия Фэн-шуй(2004)( Е.斯比特涅夫《风水全书》,2004年)、В.Ибрагимова.Китайская медицина.Методы диаггностики и лечения. Лекарственные средства. Чжень-цзю терапия(1994)( В.伊勃拉基莫娃《中医?诊断、治疗、药物和针灸》,1994)等书籍。这些资料的搜集整理,对于我们将《中国精神文化大典》翻译成精品很有助益。
b.学术交流
1)课题组邀请李明滨教授讲学
2013年6月7日,北京大学俄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俄罗斯《中国精神文化大典》中文翻译工程”顾问李明滨先生莅临四川大学当代俄罗斯研究中心,作了题为《中国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四川大学当代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李志强教授主持,刘亚丁教授、“俄罗斯《中国精神文化大典》中文翻译工程”《神话宗教卷》和《科技卷》翻译人员及中心师生等参加报告会。中文翻译项目共翻译《中国精神文化大典》全部6卷,四川大学当代俄罗斯中心的学术委员会主席刘亚丁教授除担任项目首席专家而外,还主持子课题第2卷《神话宗教卷》的翻译;李志强教授主持子课题第5卷《科技卷》的翻译。他们带领以四川大学当代俄罗斯研究中心人员为主的团队全力投入这两卷的翻译工作。
2)课题组邀请阎国栋教授讲学。
2013年6月25日,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西语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阎国栋教授应邀到中国社科院外文所作题为《俄罗斯汉学的历史和现状》的学术报告。会议由外文所俄罗斯文学研究室主任、子项目《文学、语言和文字卷》负责人刘文飞研究员主持,外文所副所长吴晓都、董晓阳和外文所理论研究室主任周启超等资深研究员,以及所内一些青年学者参加了报告会。
b. 国际合作
1)四川大学、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共同建设中俄文化研究中心
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俄罗斯《中国精神文化大典》中文翻译工程”为基础,经过本课题首席专家刘亚丁教授、子项目负责人李志强教授和本项目俄方顾问А.Е.卢基扬诺夫教授积极推动,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院士和俄科学院远东所所长М.Л.季塔连科院士(《中国精神文化大典》主编)已经签署《四川大学与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共同建立中俄文化研究中心的协议》。根据该协议,双方将在中俄文化经典和学术著作翻译、共同举办高层次学术会议、中俄文化核心概念比较研究、联合培养中俄文化研究的博士生等方面展开合作。
2)本项目俄方支援小组启动
2014年2月下旬,"俄罗斯《中国精神文化大典》中文翻译工程"俄方支援小组正式启动。经项目首席专家刘亚丁教授提议,在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所长、《中国精神文化大典》主编、翻译项目俄方顾问М.季塔连科院士的支持下,在《大典》副主编、翻译项目俄方顾问A.卢基扬诺夫教授的积极推动下,经多方努力,"俄罗斯《中国精神文化大典》中文翻译工程"俄方支援小组组建完毕,并正式启动。项目的翻译人员已与俄方支援小组的成员互通电子邮件,可以随时讨论翻译中遇到的问题。
c.国际交流
1)《中国精神文化大典》副主编A?卢基扬诺夫教授到四川大学和北师大与本课题翻译人员交流交流
应四川大学当代俄罗斯研究中心邀请,2013年10月26-28日《中国精神文化大典》副主编、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东亚文化比较研究中心主任、俄中友协副主席、俄罗斯知名汉学家A?卢基扬诺夫教授率远东所学者一行七人到访四川大学。访问川大期间,A.卢基扬诺夫教授一行与“俄罗斯《中国精神文化大典》中文翻译工程”《神话宗教卷》和《科技卷》的翻译人员座谈交流,子项目《科技卷》负责人李志强教授主持了座谈会。卢基扬诺夫教授介绍了他们目前正在进行的中国文学、哲学典籍的翻译及在俄罗斯的推广工作。翻译人员就《中国精神文化大典》的翻译、中国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等问题与远东所的学者们进行了交流。
2013年11月4日,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A.卢基扬诺夫教授一行到访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并与中心专家学者、子项目《中国精神文化大典》《哲学卷》负责人夏忠宪教授及翻译人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交流座谈。
2)围绕“俄罗斯《中国精神文化大典》中文翻译工程”项目首席专家刘亚丁教授在俄罗斯作系列发言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俄罗斯《中国精神文化大典》中文翻译工程"首席专家、当代俄罗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刘亚丁教授应俄罗斯有关学术机构之邀,围绕该项目作了系列学术发言。
2013年10月16-18日俄科学院远东所举办第20届“中国、中国文明与世界:历史、现状与前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А.卢基扬诺夫教授主持的“文化对话中的中国:哲学、宗教与艺术”小组,17日刘亚丁教授作了题为"《中国精神文化大典》的学术价值"的发言。《远东问题》(Проблемы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2014年第1期发表的本次会议的综述提及了这一发言。
2013年11月28-29日莫斯科大学孔子学院与远东所共同举办“儒学在俄罗斯的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28日刘亚丁教授作题为“《中国精神文化大典》对儒家思想的阐扬”的发言。
2014年3月12日,刘亚丁教授应邀在俄罗斯科学院院东方学所中国研究部作семинар。中国研究部主任、《中国精神文化大典》副主编А.科布杰夫教授主持семинар。刘亚丁教授详细介绍了“俄罗斯《中国精神文化大典》中文翻译工程”的缘起、子项目负责人、项目的中方与俄方顾问、项目的意义、翻译的细则等。他还对中国的俄罗斯文学翻译、研究状况作了分析。他同该部研究人员就有关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2014年3月24-26日,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所举办第44届“中国社会与国家”学术研讨会,24日刘亚丁教授作题为“李福清的文学研究方法:形态学与历史诗学的综合”的学术报告。李福清院士(Б.Л.Рифтин 1932-2012)是《中国精神文化大典》第二卷《中国神话与宗教卷》的主编之一。刘亚丁教授这篇学术报告已在《44-янаучная конференция.Общество и государство в Китае.Том XLIV. Часть1》(44届“中国社会与国家”学术研讨会,第44卷,第一册)发表。
③ 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本课题共报送《工作简报》3期:第一期(2012年12月10日)、第二期(2013年4月7日)、第三期(2014年6月5日)。
本课题组《工作简报》第二期报道:
习近平主席会见本课题顾问 称赞《中国精神文化大典》
据新华社报道,3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莫斯科,开始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当地时间23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会见了俄罗斯汉学家、学习汉语的学生和媒体代表。俄罗斯外交部外交学院院长巴扎诺夫、俄中友协副主席卢基扬诺夫、俄通社-塔斯社总编辑阿布哈京、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研究员伯尼、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俄方院长易福成、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学生斯列萨列夫等先后发言,表达对中国友好感情,并就加强汉语教学和当代中国研究、推动两国媒体文化交流等提出看法和建议。
值得关注的是,第二位发言者卢基扬诺夫教授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俄罗斯《中国精神文化大典》中文翻译工程项目”俄方顾问,他在发言中向习近平主席介绍了这个项目。卢基扬诺夫教授在致本项目首席专家刘亚丁教授的信中详细转述了会见的情况。卢基扬诺夫教授在会见时的发言中说:“2009年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出版了《中国精神文化大典》。不论是中国学者还是普通百姓,都很想知道我们是如何看待和理解中国文化的。这个心愿就要实现了。中国四川大学几位优秀的教授提出的新项目‘《中国精神文化大典》中文翻译工程’已经启动,而且这个项目得到了中国政府的资助。这也是我们文化交流的一个新的方向。”
卢基扬诺夫教授在信中说,他谈到“《中国精神文化大典》的中文翻译工程”时,习近平主席做了记录。
另据中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3年03月25日转新华社报道:
“习近平主席听了卢基扬诺夫教授发言后赞许地说,卢基扬诺夫先生刚才对四书五经的诠释非常精到。前几年,俄罗斯科学院出版了6卷本《中国精神文化大典》,全面诠释了中国5000多年博大精深的文化,集中体现了俄罗斯汉学研究的成果。
中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早在17世纪中叶,俄国就派遣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国语言文化。多年来,两国文化使者为增进中俄友好付出了大量心血。习近平主席说:‘你们对中国文化的弘扬、对中俄文化交流的贡献功不可没,我向你们表示崇高敬意。’”
注:2010年立项的重大项目主要填写2012年6月以来的研究进展情况。
二、研究成果情况
a.夏忠宪:《如何面对自我与他者的碰撞——兼论文学翻译的对话策略》,《俄罗斯文艺》2013年第1期
本文的基本内容:巴赫金的对话思想是20 世纪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之一。本文将以哲学上的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向为理论基石,通过探讨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以及巴赫金的对话策略,侧重从方法论意义上思考在凸显主体性,尤其是译者主体性之后文学翻译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揭示巴赫金的对话思想对于文学翻译多方面的意义:第一,重新认识文学翻译活动的规律,即文学翻译是言语交往和对话的存在。存在(бытие)之所以能成为生机勃勃的共在(со-бытие),靠的是主体间的共存、交流和对话。第二,进一步认识在文学翻译跨文化交流中坚守时间、空间和文化上的外位性立场的重要性;第三,探讨文学翻译的建构术以及创新问题。
本文的基本观点:
1.应崇尚整体思维,综合思维。在文学翻译活动中从一元视点或二元对立的视角出发都是有失偏颇的。
2. 对话不是斗争,而是达到共识。自古以来, 中国人就主张相容相济, 相辅相成,各自扬长去短, 彼此相观而善, 以促成事物生生不息的健康发展。
3. 和而不同,通而不隔。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就是这么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而不同,相互依存,相互对话。
本文的学术价值:本文从翻译学的跨文化交际角度,阐明的翻译的对话性,对《大典》的翻译工作具有启发性。
b.刘亚丁《孔子形象在俄罗斯文化中的流变》,《东北亚外语》2013年2期
本文的基本内容:在俄罗斯孔子形象的塑造,以对《四书》等儒学著作的翻译为基础,以对它们翻译的注释为延伸,以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著述为载体。本文分析若干位俄罗斯汉学家、作家对孔子著作的翻译、注释、研究,梳理孔子形象在 1780年代、18世纪至1970年代、1980年代至新世纪这三个时期的塑造。本文还探讨俄罗斯孔子形象塑造与俄罗斯主流精神变迁的相关性等问题。借助历史符号学可知,孔子之书本身是个文本系统,它另外可以有多个语用学的意义系统,在俄罗斯的社会语境中它产生出丰富的引申意义。
本文的基本观点是:
1.从思想层面看,俄罗斯的孔子形象流变是与俄罗斯自身的精神建构主流相关联的。
2.从知识层面看,俄罗斯的孔子翻译研究呈现逐渐拓展深化的趋势,孔子的形象由单面的、抽象的智者而发展成的丰厚的、充实的思想者。
3.从中国的学术传统看,孔子的著作处于后代的儒家的持续的阐释之中。俄罗斯的孔子著作翻译,孔子形象的塑造会受制于汉学家所采用的版本。
4.从思想传播的层面看,会呈现一幅宏伟的图景:先秦的孔子,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在世界的文明史中,不断生长出新的意义,不断泽惠中国人和外国人,可谓善莫大焉。
本文的学术价值:本文是学术界第一篇梳理孔子形象在俄罗斯文化中的发展演变的学术论文,对认识儒学在俄罗斯的传播具有开创性,文中对文化传播与传入国文化的互动的深入思考,有助于加深文化传播机制研究。
c.刘亚丁 《俄罗斯:翻译与思考》,《俄罗斯文艺》2013年第3期
本文的基本内容: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俄罗斯《中国精神文化大典》中文翻译工程”的意义和价值作了分析。主要是对《大典》翻译的难点、学术态度作了深入的阐述,对翻译方法或辅助手段作了具体的阐述:
1.“先学后译”法;2. “以注代评”法;3. “讨论求解”法;4. “顾问解惑”法;5. “网络光盘查询”法;6. “中俄文典籍对读”法;7. “专有名词统一”法;8. “引用版本统一”法;9. “相关学科专家审读”法
本文的主要观点:在《中国精神文化大典》的翻译中要体现:
1.理解并确立我们自身的中国文化观:要翻译国外的中国文化研究著作,我们自己首先要成为中国文化的入门者甚至是专家,我们不仅要通过对中国文化典籍的阅读来完善我们的相关知识,还要研究并熟悉本土的中国文化研究学术史,即了解中国本土学者的代表性观点;在这个基础上,确立我们自己的中国文化观。
2.理解俄罗斯学者的中国文化观:《大典》是俄罗斯汉学界的研究成果,而不是对中国精神文化的铺叙和介绍,因此,其中渗透着俄罗斯学者的个人立场和文化价值观,而这种立场和价值观与中国本土学者和我们自身的价值观存在着基于不同文化语境的理解差异。因此,这个翻译工程就不仅是简单的文字理解,而是“文化理解”。
3.在确立我们自身文化观和理解俄罗斯学术文化观的基础上,对原文的文化立场保持一种评判的姿态。这种评判姿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姿态,对俄罗斯学者的观点加以重视和借鉴,借以重新审视我们自身的文化,为国内的文化建设提供一种新的活力;二是以评判者的姿态发现问题,洞悉域外学者在不同文化语境下对中国文化做出的“误读”性理解,其目的不是否定他们的研究,而是理解不同的精神文化结构是如何造成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理解差异的,从而发现两种文化的差异以及二者可以达成沟通的可能性。
本文的学术价值:
本文阐述本项目——“俄罗斯《中国精神文化大典》中文工程”的翻译工作方法,我们的文化立场,对作好本项目具有指导意义。
d.李志强、谢春艳:《踵事增华 汉学奇葩——评》,《俄罗斯学(第一辑):当代俄罗斯社会转型中的思想与文化》,夏忠宪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本文的主要内容:本文对《中国精神文化大典》在中俄文化交流中的价值,该著作的主要成就、特点作了深入分析。该文指出“如此系统地展示中国精神文化财富的大型工具书。它不仅在俄国汉学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即或在世界汉学研究史上也具有同样的意义”。
本文的主要观点:
1 .《大典》释义客观, 准确。词义的准确是衡量一部工具书质量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大典》的编写者以一种高度的责任心从事着这项雕肝琢肾的工作;
2. 词条选择精当, 资料新, 时效性强。选择词条是非常考验编写者智慧的一项工作。词条选择不当,容易出现捡了芝麻, 丢了西瓜的问题。读者阅读时找不着主干, 摸不找头脑。《大典》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3. 信息量大, 涵盖面广。从各卷的题目不难看出《大典》的编写范围基本囊括了中国精神文化的各个领域, 为中俄读者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4. 参考资料丰富, 研究视角独特。本书作者与编者编写时未囿于一家之言, 广泛参考和借鉴了世界汉学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
文本的学术价值:
本文全面分析了《中国精神文化大典》的成就和社会意义,重点分析了其学术价值和知识体系。这对加深对《大典》的认识,推动翻译工作大有助益。
e.刘亚丁:《探究中国哲学 溯源华夏心智——管窥》,《甘肃社会科学》2014年4期。
本文的主要内容:新世纪以来,域外出版了若干种中国哲学方面的百科全书,其中俄罗斯科学院版的《中国精神文化大典》《哲学卷》是非常有特色的。该书突破了原来苏联哲学研究模式,在内容丰富等方面引人注目,其对中国精神文化的逻辑性归纳,某些词条考镜源流式的学术探究,可为国内学人提供参照。《哲学卷》注重儒家而疏略道佛的偏向也无须讳言。
本文的主要观点:
1. 《大典》的《哲学卷》竭力揭示中国哲学和文化的内在特点,作者强调中国文化、中国哲学是一个独立的体系,而且将它同欧洲文化、哲学相比较,以此来突出中国哲学的特征。
2. 《哲学卷》在归纳和研究中国哲学和精神文化的基本概念和范畴方面下了功夫。其作者考察了中国和西方出版的《中国哲学大辞典》、《中国哲学史主要范畴和概念简释》、《中国哲学范畴史》和《Basic Chinese Philosophical Concepts》等著作,从七个方面拟出了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和范畴,并展开了深入的阐释。
3. 认真研究俄罗斯汉学界的《哲学卷》,其意义可举三项。第一,重视俄罗斯汉学。我们过去注意日本、欧洲和北美汉学界对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研究成果,把它们看成中国学术文化研究的一个特殊角度。现在俄罗斯的《哲学卷》已经对中国哲学及其重要人物和典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再来研究自己的传统哲学和传统文化的时候,不能对之视而不见。第二,关注他者的眼光。中国古典文化中大量我们习焉不查、尚未被我们激活的精神资源,却被域外的研究者独具只眼挖掘出来了,透过他者的视角,通过《哲学卷》的大量的学理性研究,我们收获良多。第三,刺激对话的机缘。《哲学卷》钩稽中国哲学中的元命题,并且力图将它们同世界其他文明和俄罗斯的类似命题进行比较,如将中国的“道”与俄罗斯的“Глагол”和印度的“奥义”的比较。
本文的学术价值:本文通过分析《大典》的《哲学卷》,分析了俄罗斯汉学界对中国哲学的独特阐释。本文将俄罗斯的中国哲学研究放在世界中国哲学研究的大背景下来加以关照,指出:《哲学卷》对中国文化基本概念、原命题的分析,对中国文化研究而言,具有“他者眼光”的作用,可为国内学人提供参照。
注:2010年立项的重大项目主要填写2012年6月以来的研究成果情况。
序号
成果名称
作者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发或出版时间
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