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就有人喜欢拿土匪当“男神”?
上周,好不容易安静了一段时间的冯小刚,又开启“小钢炮”(电影宣传)模式,在上海电影节上卯足了劲儿刷存在感。
年年一到各种电视节电影节,导演制片人还有老一辈儿演员都会出来批斗一下现在荧幕市场的鱼龙混杂,无数流量明星因过高片酬过差演技轮番躺枪在网络上形成一个小热点......都是套路,我都快看麻木了。
但是小钢炮这次的言论虽然不新鲜,但还是令人尴尬极了——吐槽年轻男演员太娘,原话是这么说的:
“这些小孩啊,太娘。市场怎么会追求特娘的男孩呢,男孩应该阳光,有爷们劲儿。现在的男孩都很腼腆,俊美,再加上被包装成那样,现在的经纪公司起了很大坏作用。那些照片都不是素颜,都修成杂志那样,搔首弄姿,欲盖弥彰,想脱又不敢脱,你又不是开窑子的。”
从小到大都被教导要有男人味、有男子气概,这大概是每个男孩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吧。
我也有,对“爷们儿”的概念一部分来自父辈口中;另一部分更直接、更深刻,那就是来自荧幕。
显然,我认知中有男人味的“爷们儿们”完全不是冯小刚这样嘴贫、衣品差、不修边幅的老炮儿。
仔细一想,冯小刚对娘炮问题的关注似乎起源于他第一次和张涵予的合作,从那之后,他就被张涵予土匪式的男子气概深深折服,隔三差五就要拿他出来说一次。
但是别人怎么想我不好说,那种《智取威虎山》中的匪式男神的形象总是让我特别尴尬,相比而言,我更喜欢那些不硬喷雄性激素的同时还能让你觉得他好man的男神,这些男神形象往往很有教养,脸会刮的很干净,说话不一定要把声音压低八度。细想,从小到大能让我觉得充满男人魅力的完美男人形象大概有下面几位,我就是这样被他们荼毒了:
《教父》
马龙白兰度饰演的教父大概是第一个帅到我的角色。不做愧疚内心的事,内敛、沉稳、勇敢、爱家、不自私、为爱的人挺身而出......这才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气概。
尤其是这里面的着装,绝对是男人日常装扮的教科书。
20世纪40年代男士服装依旧挺拔,充满阳刚的形象出现,男装还是以合体西装,礼服为主,表现厚重,挺拔的特质。
真正的老大一定是西装革履。电影中,那些身穿黑色西服,头戴礼帽的大佬们神情严肃,透露出视死如归的决绝,流露出一种带有悲壮色彩的诗意。
不怒自威、傲气内敛,可又让人不敢逾越。掌握着如此大的权力和财富,却能淡然自如安静地抚摸小猫,胸前的玫瑰被黑色的礼服衬托的娇艳欲滴,孤寂中又透着温柔。
教父一家,站在豪车前,更显得英气十足,和昏黄的色调一起勾勒出那个江湖的年代。
1972年《教父》中的Fleetwood Series 60
《教父》被称作“男人的圣经”,不只在肌肉和男性荷尔蒙上做文章,更让人懂得作为一个令人敬畏的男人,应该是什么样。
《广告狂人》
《广告狂人》是我超爱的美剧。我看这部剧的契机也是很巧合有缘分,刚独自一人开始奋斗,被这部剧影响了太多,情感上的共鸣使得这部剧在我心里的地位至高无上。
这是一个发生在60年代美国的故事。而男主Don Draper作为一个优秀的广告人,经历了自我怀疑、自我建设、自我摧毁、自我救治、自我征服、自我突破......
Don就像现实中每一个男人一样,有自己的欲望更有自己的挣扎,即使身负太多秘密也得隐藏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下。让人有太多共鸣和感触。
这部剧的影响力也不仅限于影视的范畴,剧中人物把60年代的穿衣风格重新带回了时尚界。
和现在缩身窄小的西服风格不同,60年代的风格讲究宽大,上衣的肩部通常会偏宽几寸,西服下摆长及腿部。西裤也刻意加大,显得肥大,便于携带钱包钥匙等等杂物而不影响外观。
办公室的男士西服革履自不用说,普遍都是三件套。但是颜色要比过去鲜亮很多,卡其色、棕色、灰色和银色,不一样的颜色也会凸显出不同人物的性格。
我喜欢《广告狂人》因为它能把男人的嬉笑怒骂写于平淡如水之间,生活就是这样,教会你一个体面的男人,应该怎么活。
《越狱》
《越狱》的男主Michael,男人魅力自然大家都有目共睹。
他才华横溢,知识渊博,土木工程师的背景让他在越狱的工程中如鱼得水。有胆识、有谋略,却也不再监狱这种环境中用智慧为虎作伥。意志力超群,即使被剪去脚趾,为了不露破绽,坚决忍痛;宁可被蒸汽烫伤,也不出声……
他似乎就是美式英雄的化身。原以为米勒就是脸帅智商高,可没想到,很少在剧中穿西服的米勒也是个衣架子,米色西服穿在他身上简直不能更帅更精干。
其实90年代末到2000年左右的这段时期,男士的着装整体偏休闲,也达到了所未有的轻薄。在西方上,也更突出注重剪裁和结构设计,给人一种很简洁大方的感觉。
同时在色彩上的选择也更加多样,出现了淡蓝,米黄这样以前少见的西服颜色。也使年轻群体穿上更具时尚感。
大概也是《越狱》,让人知道男人拥有智慧和善良,是多么重要且困难的一件事。
《黑客帝国》
为什么会提到这部片儿?因为它给了我酷的启蒙和永远的男神基努里维斯。
到现在一想起,当时躲子弹的动作,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爽。当然,男神穿着的哥特式大衣配上黑墨镜,也成为90年代男性风衣的标杆。
也许你根本记不清楚他在片中有多少打斗镜头,闯了多少关,历了几次险,但是他那一袭黑风衣,实在是抢尽了眼球。
爱看《黑客帝国》,没别的原因,就因为这部电影让我知道了男人的脸有多重要,只要颜值在线,即使大家忘记了剧情,还能记住你的脸,还有那一身现在看起来如此中二当时却觉得酷到家的修身风衣。
《纸牌屋》
《纸牌屋》里的木下,应该是这几年我看到的最难以形容的男性角色之一,被本人最喜欢的演员凯文斯派西塑造的很成功。
下木是个非常复杂的男人,他很有欲望,却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欲望,他就像一个棋手,一部部计划着迈向顶峰,把挡在面前的障碍一步步清除。毫无犹豫,毫无怜悯,冷血而高效。
我一开始很喜欢这个角色,看着他打着正义的旗号干下无数好事坏事,尽都利己却能让民众感激涕零。看着他的阴谋轨迹即将败落,但总给他振振有词花言巧语的过关,我总是高兴于他化险为夷。
直到有一天发现自己无法在分辨他是好是坏时,才发现他是内心恶的写照。
但是他的外貌着装,永远是最为实用简洁,永远让你看不出他的欲望与肮脏。
一成不变的两粒扣套装+素色衬衫+领带的铁律却透出固若磐石的价值观及不给对手留一丝破绽的谨慎老练。
甚至连衬衫款式也维持最平常的标准领,说白了,这“总统套装”不过是种制服,一直穿,一直看,无聊至极。
但这样的男士搭配最好地阐述了,权力是控制而不是放任。控制,使《纸牌屋》的白宫着装兴起了一种与极简主义极为相似的风格,它的一切是为了达到政治目的而出发的。
就是这样一个穿着最为简单平常的男人,却一路笑里藏刀,披荆斩棘,最终坐上了凯迪拉克“总统一号“,达到权利的巅峰。
看了《纸牌屋》就知道,有野心又有控制力的男人大概是世界上最可怕的生物了吧。
上面这五种完全不一样的男人,完全不一样的为人和穿衣风格,但是大概没有人会否认他们的男子气概吧。
男人味是多变的,爷儿们不一定是要像是冯导作品中充满土匪气,留着胡茬子有粗嗓门的糙汉子。不同时代、不同审美、不同价值观之下,导演们所刻画的“爷儿们”一直在变,但有一点似乎成了“铁律”:他们都有过于常人的胆识和魄力,因勇敢开始才成就伟大。
“爷儿们”身上所流淌着的勇敢基因,往往承载着导演的信念和寄托。
而这在他们的“老铁”凯迪拉克中也尽显无遗,以“胆识 格调 创新”为信条,凯迪拉克在100多年里勇敢创造无数个传奇。
1943年,凯迪拉克Fleetwood 75成为了银幕上最早的蝙蝠车,从此开始了男孩们日思夜想的BATMOBILE梦。
1956年,《金车玉人》中的 Eldorado Biarritz凭借炫酷拉风的外型成为风靡一时的“撩”妹神器,无数明星名流以拥有Eldorado为荣。
直到1972年, Fleetwood Series 60出现在《教父》中,承包了包括婚礼、葬礼、生意、甚至谋杀械斗中的所有乘用车,威武不羁的外形和强劲勇猛的动力掀起了又一阵购车热潮。
1989年《凯迪拉克神探》里的 Series 62可以说是一向以“勇猛”著称的凯迪拉克史上基因突变的存在,但外表粉粉的Series 62却一点都“娘炮”,无论哪个角度看还是炫酷得不要不要的,也许施瓦辛格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说到“酷”就不得不说道《逃出克隆岛》中的Cien概念车,毕竟那可是出自F-22战斗机的正统血脉。
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如果能和《神盾特工局》中的Coulson一样,开着凯雷德救出心爱的女人才是一件最勇敢、最酷的事情。
作为各个时代里不同风格男主们的公约数,凯迪拉克早已成为人们美式文化的符号。除了在大荧幕中频频出场,凯迪拉克也是红毯上的常客。
从好莱坞,
到上海国际电影节,
凯迪拉克始终以瞩目风范为明星名单保驾护航。
男人可以沉稳、高冷或是逗逼;细皮嫩肉、柔声细语其实也未尝不可。只要别丢了敢想敢做的那股劲,谁都可以是man爆了的男神。